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鼉乒恚�緗褚豢矗�詞遣蝗弧2淮恚�淮懟!�
毛傑一揖:“晚生毛傑,見過縣尊。”態度不卑不亢,從容不迫。
高知縣點了點頭道:“人如其名,瀟灑脫俗,柳兄所言不虛。”自唐朝以來,朝廷取士,講究的是“身、言、書、判”。
身是外表,科舉本是為國取士,將來中了舉人之後可是要做官的。若是外貌太醜,做了官,百姓不敬,也會損朝廷的臉面;言是談吐;書是書法、文章、才學;判是行政能力。
書,等下進了考場看他的卷子就能知道。至於判,在縣試中是看不到了。看那毛傑的氣質談吐,倒是有幾分幽默,確有名仕的風範。
高知縣對毛傑很是滿意。
毛傑這才鬆了一口氣,心中卻是一動,看起來這高知縣乃是一個典型的文人,如真是柳如風的生死之交,只要文章不出大的紕漏,自己怎麼也能考過去。
縣試這一關,或者說連帶著府試,都不太嚴格。也不用糊名、謄錄、什麼的,上級也不會派人過來當監考官。若是考官看卷子順眼了,當場就能把你給取了。只有到了院試以後的考場,直接關係到讀書人的功名和做官資格時,才會非常的嚴格。
因此,人情這種東西在縣、府兩場非常重要。
實際上,明朝的官場上,這兩場考試大多是地方官用來送人情,或者說鼓勵文教的的手段,只要文章不太差,又是地方上的縉紳之流,要中也容易。
當然,如果考官看不上你,就算你才高八斗也是枉然。
很快就領了卷子,卷子是印好的,共十一頁,一頁封面,十頁答題紙,每頁答題紙用紅線格出十行,每行十八個空位,以此限定字數。
古代縣試不像現代考試考號要與座位號對上,因此毛傑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
縣試和府試都是隻考一場,交完卷就可以離場。只有到鄉試以後才會像囚徒一樣關在考場裡,一關就是六七天。
很快,所有考生都進了場,總數大約七十多人,將一個大堂擠得水洩不通,只錄取十人。不過是一場小小的縣試競爭就如此激烈,可見科舉並不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這次縣試的有兩到題,都取自《中庸》。
一題是:其斯以為舜乎。
另外一題更簡單:其次致曲。
都是小題。所謂小題,就是將四書中的某一句截上下句,讓意思變得不完整。
比如第一題的原句是:“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意思是說,孔子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於分析別人淺近話語裡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採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第二題的原句是:“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意思是說,比聖人次一等的賢人致力於某一方面,致力於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誠。做到了真誠就會表現出來,表現出來就會逐漸顯著,顯著了就會發揚光大,發揚光大就會感動他人,感動他人就會引起轉變,引起轉變就能化育萬物。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能化育萬物。
這兩道題目中,隱惡而揚善;唯天下至誠為能化。就是兩題的題眼。
可考官卻偏偏將其中大家都知道的半句給截去了,剩下的半句,你若不是對儒家經典達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著手。
但若是知道了,依照句子的意思,按照八股格式論述一遍即可。論述文,別說對毛傑,恐怕在座的考生中只要學過幾年作文,也能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