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打馬少年遊(4) (第2/2頁)
雲清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裡又格外地甜蜜。
“唉,話說我回去開始學功夫還來得及嗎?”待過了索橋,上官清感嘆道。
“什麼時候開始學都不為晚,我爺爺奶奶他們也是前幾年才跟著瑾姐姐開始學太極拳的,現在腿腳可利索了。”興成鼓勵道。
“好,回去我就開始跟著大家練武。”上官清被洗腦成功。
“我們也練。”悅和、羅曉蕊附和道。
看來透過出來遊玩,這幾個女孩也知道自己的短板,下決心改變自己。
大家來到了魚嘴分水堤。“魚嘴”因其像個魚嘴巴而得名。它的設定極好巧妙,深入岷江,利用地形、地勢,將其一分為二,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務。
魚嘴分水堤地處岷江中心,巧妙地應用魚嘴“內江河道”。它可以讓枯水期河道深的內江分到六成的水,而外江只分到四成。豐水期則六成的水排到外江,四成流入內江。
這就是四六分水,起著自動調節水量的作用。
分水之處泛著雪白的浪花,蕩起層層的漣漪,十分壯觀。極目遠眺,對面江青城山連綿起伏。
“大家快看,這裡的景色真美呀!對面山上籠罩著一層朦朧的白霧,好像很神秘的樣子!”新嵐驚歎連連,此時,山水融為一體,分外清幽。
“對面是大青山,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山上很多的廟宇,明天我們就去爬山。”明如月給大家介紹。
幾個男孩卻在討論著水利工程的奇妙之處。
“以前只看過瑾姐姐給的平面圖,沒辦法感受到都江堰的神奇之處。還得實地看看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啊!”興成感慨道。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組成部分,看上去十分平凡,但它是確保都城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處。如遇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這一設計堪稱奇妙!”夕暉闡釋著飛沙堰的作用。
“飛沙堰也是實至名歸啊。岷江從萬山叢中疾馳而來,裹挾著大量的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飛沙堰巧妙地利用凹凸的地勢產生離心力,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百分之八十從這裡拋入外江,確保內江通暢,堪稱鬼斧神工之作呀!”新峰接過話茬。
“這二八分沙真是都江堰的神來之筆呀!這李冰父子的智慧和創造的奇蹟實在令人驚歎!”曉文也感嘆不已。
留下夕暉、新峰等五個石子窩原住民和林思瑜繼續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祁景皓帶著其餘人回到剛來時選好的場地,開始準備燒烤。
:()你是我的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