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老夫人認下蘇芸娘,兩家這也算是親戚了。
李斯忠只要在家裡,性格反而比較沉默,看到母親和女兒都喜歡蘇芸娘,他心裡也高興。
陳瑜一家人盛情款待李家人,當晚李斯忠和李玉蓮回去了青牛縣,李老夫人留在這邊守著芸娘,雖說幫不上什麼忙,可能看得出來是真寶貝這個幹閨女。
蘇芸孃的身體很虛弱,但心情是真的好,她聽福娘說了家裡最近的變化,都感謝老天爺開眼了,對陳瑜也親近的很,只是不管是誰問在唐家的事情,蘇芸娘都隻字不提。
等第二天一大早,李福趕車帶著李老夫人回去了青牛縣。
鄭月娥這才來到陳瑜屋裡:“娘,李家二番送來的禮咱們得給芸娘留著,我單獨記了個賬本。”
想到那鬼畫符一般的賬本,陳瑜就忍不住嘴角上翹,語重心長的說:“月娥啊,你抽空聽聽謙修他們讀書吧。”
鄭月娥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是,月娥在學了,娘,咱們芸娘和唐家的事還沒完呢。”
“月娥覺得該怎麼辦呢?”陳瑜並非不懂得人情世故,出嫁的小姑子在婆家怎麼受委屈都不說,要是被休回孃家,多數嫂子都是不願意的。
鄭月娥坐下來:“娘,我說句不該說的,唐家那種門戶不能再回去了。”
陳瑜緩緩點頭,不無為難的說:“要是回到孃家吧,只怕被人說閒話。”
“怕什麼?再說了,咱們家關起門來過日子,誰也管不住別人的嘴,人嘴兩張皮,愛說啥說啥去,咱們知道芸娘是個好的就成。”鄭月娥是真心的,當初自己嫁過來的時候,芸娘才八歲,打小可沒少幹活,是最可心的孩子了,說句不好聽的,鄭月娥對芸孃的感情更像是母女一般。
陳瑜拍了拍鄭月娥的手背:“和離也需要在衙門裡過明路,有李家那邊的關係在,咱們芸娘吃不到什麼虧。”
“是。”鄭月娥如釋重負,她其實最擔心的是婆婆消氣兒後,再把芸娘送回去唐家,畢竟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重婚的人太多了,但芸娘要是再回去唐家,只有死路一條。
芸娘這也算是坐月子,家裡人忙裡忙外的,崔良秀就陪著芸娘,因為自己的病不敢靠芸娘太近,就在旁邊的桌子上裁布做衣。
崔氏說話溫柔的很,輕言細語的和芸娘閒聊,看著是閒聊,那一句都是在勸芸娘不爭一時之氣,家裡的意思也確實是和離算了,唐家簡直就是火坑啊。
蘇芸娘不願意說話,但對這個三嫂很疼惜,過門沒幾年得了這個病,說起來還是三哥這個書呆子沒照顧好,再就是娘現在看著是變了,但以前就連自己都覺得娘太狠心了,磋磨起來人是真狠啊。
“三嫂,別擔心我,我知道咋辦。”蘇芸娘問:“娘他們都做什麼去了?我看他們忙活好多天了。”
提到這個崔氏就笑了:“咱娘如今可和之前不一樣了,這幾天都帶著福娘進山去採藥,幾個孩子也願意跟著去,天天都不空手呢,以前都不知道,咱娘還會打獵哩。”
蘇芸娘:“……!!!”
她覺得這事兒太不尋常了,當年父親還在的時候,有秀才功名在身,娘極其看重秀才娘子的身份,那說話都要拉長調兒。
但是父親過世後,孃的性格變得太嚇人了,跋扈、兇狠和潑辣出了名的,除了對四哥另眼相待之外,那是對誰都不客氣的。
要說本事,打獵這本事可真沒聽說過啊。
崔氏絮絮叨叨的說起來家裡的變化,野味端上桌那是從來不斷的,再就是對家裡上上下下的態度,說的蘇芸娘都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娘了。
儘管這些日子也看到孃的變化了,可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嘛,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娘這是本性都變了?
當天聽完了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