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第2/4頁)
江湖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附在一起,免得有人說三道四。”
確實被噁心到了。
當初皇帝隨口一說,魏忠賢隨意吩咐,下面辦事的也沒太較真,給劉宇亮找了個安順州通判的空缺。
安順州治所普定衛已經收復,然而境內叛亂未定,隨時可能被攻打,因此屬官多缺。
怕死嘛,不用不好意思說。
劉宇亮理由很老套:“身體不佳”。
狗屁。
考中進士入翰林院,劉宇亮徹底放飛自我,不是擊劍就是交友,再不翻書。
翰林啊,下則坐鎮一方,上則入閣,職位如何全看人脈關係,又沒有業績壓力,當然是怎麼爽怎麼來。
這樣的翰林,毛用沒有。
皇帝不只要搞劉宇亮,還要搞東林黨。
往臭了搞。
噁心人誰不會?
“賢啊,東林黨不是自詡天下正道之首嘛,讓世人看清他們的真面目,再搞起來就簡單了。
你看你啊,以前以力服人,結果大家都不服,等這份聖旨遍佈天下,不,先別急,派御醫給他檢查身體,公開檢查,再公佈聖旨,到時候你看劉宇亮下場。”朱由檢說道。
“爺果真是燭照萬里……”魏忠賢只恨自己讀書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誇皇帝了。
有理有據有節,東林黨再怎麼巧舌如簧也難辯駁,必被劉宇亮連累。
相比他們以前的強硬汙衊,真是高了不止一層。
“以後想搞人,要找到確鑿錯誤,最好是關於道德方面的,百發百中,人無完人,不要怕找不到,這才是鬥爭的真諦。”朱由檢繼續指點,反正九千歲快涼了。
“老奴得萬歲指點,醍醐灌頂,正是白活了六十年。”魏忠賢感慨萬千。
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老魏當然要捧起來,好滿足皇帝的虛榮心。
果然,皇帝面帶得色,拿起下一份奏摺:“西虜犯寧夏鎮塑堡洪廣營,總兵吳盡忠拒卻之。”
好壞參半,甚至完全是壞訊息。
明人稱女真為建虜或東虜,蒙古各部落則統稱為西虜。
奏摺上說吳盡忠擋住了,可能是西虜搶夠了自行退走的,而且這個可能很大。
據實上奏的話,吳盡忠肯定挨罰,地方官同樣不能免。
“去,把吳盡忠履歷調來。”朱由檢吩咐一句,又抱怨道:“待朕的京營練成,非得御駕親征,將西虜殺個雞犬不留!”
“爺,京營重建,非一日之功,須得從長計議。”魏忠賢勸了一句。
還是那句話,大明經不起第二次土木堡了,實際上也組不出土木堡的陣容。
沒錢沒糧沒兵,送起來比土木堡更快。
九千歲想繼續權勢滔天,就得想辦法打消皇帝的不切實際的想法,然而皇帝又是個好武剛愎的,怎麼勸?
似乎死迴圈了。
九千歲感覺壓力很大。
撂挑子是不可能的,哪怕猝死在崗位上都不會。
前腳下課,後腳進班房,不,能進班房都是格外開恩,十有八九是全族盡誅。
這又不是後世,自己進去家裡人出去,
就在九千歲糾結不已的時候,輔臣李國普求見。
內閣四臣都是依附於魏忠賢,不依附也不可能入閣,前三個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唯九千歲馬首是瞻,李國普倒是頗為正直。
這不是假話,在東林黨掌握輿論的情況下得到“忠厚”的評價,可見李國普秉性。
一方面是性格如此,另一方面是李國普與魏忠賢同鄉,關係更加親密,可以稍微任性些。
進來行禮完,李國普看了眼房內的魏忠賢、王體乾,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