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忽略的細節 (第1/2頁)
二手廢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輩子 李適之出去並不是為了給李非找關係免罪,而是去找了與自己關係較好的右驍衛將軍元闊海。 唐玄宗雖然與兄弟們的感情深厚,但是絕對不允許他們染指朝政,朝中大臣一般情況下是不敢和他們交往的,李適之怕的是有好事者將這些訊息秘密透露給薛王。 儘管薛王不理朝政,但有人詛咒自己去死,他是萬萬不會放過的,勢必會給玄宗施加壓力,真到這一步,一切都難辦了。 所以,他找元闊海就是為了這個,他給了袁闊海百兩黃金的重酬,讓他幫忙堵死薛王府的外圍,不能讓訊息傳進去。 李適之當並不十分擔心皇上會殺李非,以他這麼久對皇上的瞭解,只要不觸及皇上的逆鱗,他一般不會輕易奪人性命。再加上李非已經多次展現了他預知的本事,即便是說了薛王該死,也到不了掉腦袋的地步。 有時候,恩威並濟才是控制一個人最好的手段。 李非當然看不透這些,隨著離七月十日越來越近,心中的擔憂也越來越加劇,而李適之卻並沒有將他對皇上的理解告知李非,但凡能在皇上身邊活一輩子的人,哪一個不經歷些起伏風雨,這也是對他的一種歷練。 李非這段時間一直賦閒在家,嚴遵皇命,不但不出長安,連家門都沒出。牛淺淺經歷李非發瘋一事之後,對李非更是寸步不離,生怕再出什麼意外。 七月二日,唐玄宗李隆基拿著張果給他煉的長生不老丹,進入了薛王李業的府門。 七月十日,李業薨逝。 朝野震動,玄宗因為李業之死,一夜之間容貌大變,滿臉的憔悴。 李非的預言再次應驗。只是李業的死因成了謎團。 李適之和李非也徹底鬆了口氣,李非在群臣之間也立即成了一個話題,有不屑者,有讚歎者,有旁觀者,也有嫉恨者。 這個心生嫉恨者,就是的李林甫,他隱約感到李非這次的一語成讖,極有可能將來成為皇上身邊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薛王薨逝的訊息傳到李府當天,李適之便找來了李非,父子之間又做了一次長談。 李適之告誡李非,皇上絕不會因為他言中薛王薨逝,就立即對他另眼相看,此後皇上心中必然會對李非產生兩種看法。 第一種,就是你李非雖然有預知之能,但並沒有避免事情的發生,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心裡還不清楚。第二種,你這種本事能不能徹底被他所用,如果能,你便是國之棟樑,不能,你便是國之巨孽。 以後行事,一定要謹小慎微,萬不可再犯如此巨大的錯誤。 這是李非第一次心悅誠服的接受父親的教誨。 李非重新回到了太史局,以前對他視而不見的那些老傢伙們,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所有人都變了一副模樣,對他畢恭畢敬,這倒讓李非沒有想到。 而皇上那邊,在辦理完薛王的喪事之後,就好像這件事沒有發生過一樣,群臣之中,也無人再提及,好像所有人共同達成了一種默契。 一場風波,算是塵埃落定,但李非心中並沒有徹底平靜,他曾經看到的那個仙境一直反覆出現在眼前。 這是種銘刻於心的經歷,不能就這麼被埋沒,他來到書房,將他看到的那一幕完完整整的畫成了一幅畫,並取名《天寶群仙圖》。 取義那些他從未見過的無數仙境寶物,還有眾多和李飛穿著一樣的神仙。 —————————————————————————————————— 下輩子 李飛從來沒有這麼迫切的想見到李非,但夢境一直沒有出現。 自從枕邊多了這本《大唐紀要》,李飛每天的閒暇時間就成了兩本書之間的不斷比對。 李非史條的不斷變動,在《大唐紀要》中都有了具體的過程,不像是《全唐書》中只有簡單的寥寥數語。李飛看了下,大致和史實相對應,出入不大。 這天入睡前,李飛終於等到了變動。 “開元二十二年六月,太史局丞李非觀得赤星黯淡,主大凶,言薛王命危,唐玄宗怒斥之,七月十日,薛王業薨,眾人驚,謂之神人……” 在《全唐書》中,這段話之前是絕對沒有的,《大唐紀要》中記載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給他弟弟了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