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第2/2頁)
林家龍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隆基見高力士被拉了下去,伸手指著驚慌失措的樂工們,換上一副和煦的面孔:“接著奏樂,接著舞!”
就這樣,一直沉浸在歌舞昇平之中的李隆基,直到六天後被殘酷的事實甩在臉上,才終於接受了安祿山已經反叛的事實。
然而在這耽擱之下,急切之中精銳的邊軍無法及時趕回。好在此時的北庭都護封常清在京,自請前出洛陽募兵,征討安祿山叛軍。
李隆基大喜過望,立刻加封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命他募兵征討安祿山。接著任命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叛軍。
當日,封常清騎馬趕到東京洛陽招兵,沒幾天就招到了六萬餘人。但很可惜,這六萬人都是市井之徒,從未接受過正規軍訓練。於是他決定斬斷河陽橋,於洛陽城固守。
十二月十一日,安祿山率主力強渡,攻陷陳留,一時之間氣焰滔天。
封常清雖驍勇善戰,可畢竟手下的兵都是臨時招募的,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根本沒法和訓練有素的叛軍主力交戰。無可奈何之下,他只能放棄洛陽,西奔至陝郡去投奔老上司高仙芝。
見到老上司的封常清結合自身與叛軍作戰的經驗,從實際情況出發,建議高仙芝退守潼關;高仙芝深思過後,決定接受封常清的建議。
一來是潼關空虛,一旦叛軍搶下潼關,長安便危如累卵;二來是以逸待勞,等待邊軍精銳勤王,再裡應外合合擊叛軍。
歷史證明二人的判斷是正確的,無論是他們兩人,還是後續接替他們倆的哥舒翰,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固守潼關。
按照原本的歷史,在處斬高、封二將之後,李隆基鷹之一手強令哥舒翰進攻,導致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潼關淪陷,進而導致事態急劇惡化,最終才出現天子出逃,國都淪陷與馬嵬兵變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而高仙芝在退兵之前開啟太原倉,將所有庫存錢物賞給兵將,拿不走的財貨下令就地縱火焚燒。很快叛軍便追來,各路兵馬畏懼叛軍兵鋒,顧不上衣甲軍備,狼奔豕突陣型散亂。
退守潼關以後,高仙芝訓練士兵修理攻守用具,士氣逐漸振作起來。叛軍進攻潼關,多次無果之後,只得下令退卻。(注1)
李隆基在得知封常清兵敗之後,震怒不已,當即下令削去他的所有官職,以白身的身份跟隨軍中。
然而令封常清想不到的是,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很快就會在一個小人的讒言之下,他與高仙芝都將遭到殺身之禍。
————————————————————
明天中午十二點正式上架,上架以後的備註都會在作者的話裡出現,不佔用正文文字。
注1《舊唐書》記載:是月十一日,封常清兵敗於汜水。十三日,祿山陷東京,常清以餘眾奔陝州,謂仙芝曰:“累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狂寇奔突,則京師危矣。宜棄此守,急保潼關。”常清、仙芝乃率見兵取太原倉錢絹,分給將士,餘皆焚之。俄而賊騎繼至,諸軍惶駭,棄甲而走,無復隊伍。仙芝至關,繕修守具,又令索承光守善和戍。賊騎至關,已有備矣,不能攻而去,仙芝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