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首先雙方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框架,那就是由普魯士派出技術人員對蘇門答臘島上的鐵礦成分進行分析,然後提供四座二十噸的新型高爐,冷軋車間裝置,以及最新式的步槍圖紙以及生產線二條,化學基礎工業設施等,滿足其小規模的武器製造,並且由漢堡造船廠派出技師裝置在林海疆指定的地點幫助其建設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造船廠,不過裝置的購置費要由林海疆負擔,普魯士同時接納二千名內的留學生入讀普魯士包括皇家學院在內的一切學府,但是林海疆期待的克虜伯火炮生產線不在此列。
簡單的說就是普魯士在礦產眾多的蘇門答臘島上給林海疆建設一座小而全的工業基地,林海疆則憑藉著這個小型工業基地培養自己的產業工人和形成工業模式。
為了這第一階段合作,林海疆要向普魯士訂購五艘最新型的重型鐵甲艦,以及二萬支新型擊針式步槍,軍靴、頭盔等被裝,而且還要購買不少於一百萬德國金馬克的各種商品物資。
第二階段的長景規劃則是普魯士投資在林海疆所控制的地域興建大規模的工業城,林海疆給予普魯士租界權,保證普魯士在林海疆的控制區域內享受單方面最惠國待遇,擁有領事裁判權。
雙方合資擴大原有之造船廠,雙方相互轉讓各種可用於軍事領域的技術和專利,克虜伯在林海疆制定城市設立分廠,允許林海疆生產並且銷售克虜伯火炮以及後續產品,普魯士方面並向林海疆分三年提供五百萬金馬克無息貸款,這些貸款將定向用於在普魯士購買艦船以及軍需物資。
而第三個階段則屬於雙方的戰略合作階段,所制定之軍事、政治、經濟等內容都非常模糊,但是林海疆卻不怎麼在意,這一點讓馮·德威斯伯爵感覺十分滿意,因為上述幾個階段的所謂合作看起來初期是林海疆吃了大虧,但是如果林海疆的實力能夠逐步的穩健擴大,隨著勢力和影響力的擴大,林海疆在同普魯士方面的合作中無疑將成為最大的收益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所謂的第一階段的合作專案林海疆早就已經透過米勒和馮·d多維斯·鮑威大公達成了初步協議,這次馮·德威斯伯爵前來不過是對林海疆方面的後續合作潛力進行一次例行公事般的考察而已。
在下午茶時候,馮·德威斯伯爵很自然的將話題扯到了鐵甲艦的設計圖上來了,林海疆的所謂設計圖只是個主體結構的三維剖檢視,這種新穎的繪圖方式馮·德威斯伯爵再次之前從來沒見過,但是他卻可以肯定這張圖紙並不是一個外行所畫,而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船舶專家。
只不過很多設計是尚未進行試驗論證的,很多觀點設計雖然新穎但是卻又有些相互矛盾?比如艦體下密封隔艙,五千噸的艦船需要三臺最新式的伯克蒸汽機?簡直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從艦體的整體與分體佈局,裝甲板水線側掛,分段龍骨鋪設技術,堆壓焊技術等等,馮·德威斯伯爵相信如果能夠很好的進行一番論證,普魯士很可能會造出世界上最強的軍艦。
不過林海疆的年齡和經驗讓馮·德威斯伯爵十分費解,他寧願相信林海疆背後還有一個大師級的船舶設計專家的存在。
馮·德威斯伯爵的話讓林海疆想起了自己的那張具有擴時代意義的鐵甲艦三維剖檢視的靈感大部分來源於歷史上的德意志級鐵甲艦,德意志級鐵甲艦是由日爾曼尼亞造船廠建造,1903年1月20日開工,1904年11月19日下水,1906年8月3日完工試航成功!1912年前一直擔任公海艦隊旗艦,並參加了後世著名的日德蘭大海戰。
該艦標準排水量一萬三千一百九十一噸,滿載排水量一萬四千二百八十一噸,由三座蒸汽機三軸聯動,單機二萬馬力,最高速度為十八點五節,艦員743人。
不過當前最大的單臺蒸汽機的出力不過是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