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之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電影,想了想還是算了,把話都憋了回去。
“零七年他又自編自導了他所有電影中評價最高的《血色將至》,豆瓣8.4分,講了一個石油大亨的故事。這部電影讓他拿到了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銀熊獎最佳導演,同時提名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八大獎項,最終收穫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兩個獎項。而男主正是我男神丹尼爾·戴-劉易斯,他在電影中的表現被專業娛樂網站A.V.club評選為21世紀00年代十年最佳表演No.1。除了獲得那一屆奧斯卡影帝外,他也憑藉這個角色獲得第6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這個獎項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金像獎。同時也獲得了第65屆金球獎劇情片最佳男主角,金球獎分為電影類和電視類,其中電影類又分為劇情片和音樂\/喜劇片兩大類,因此最佳電影和最佳男女主各有兩個位置,一共六個位置。”
“這麼麻煩啊!”陳拓聽了一陣頭暈,搞那麼複雜幹嘛?
“習慣就好。”夏薇薇安慰他道。
“那票房呢?”
“北美四千萬美元,全球七千六百多萬美元,是ptA導演的所有電影中票房最高的。”夏薇薇好奇陳拓為何問票房。
“我發現他的電影票房都不行啊!”陳拓總結道,都沒破億。
“是這樣的,因為他拍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商業電影,本來就不是衝著票房去的。當然,也並非純文藝電影,ptA 本人在獨立電影屆是代表性人物。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好萊塢,當時的好萊塢被所謂的八大電影公司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制度。這種製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所以儘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了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編自導,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那不是和王晶完全相反嘛!”
“人各有志,你也不能說商業電影不好,說句難聽點的,你的電影不掙錢,有沒有下一部都難啊!而你拍的電影能一直賺錢的話,那你就能一直拍你想拍的電影。”
“也對。”陳拓認同道。
“第六部電影是一二年的《大師》,豆瓣評價不高,只有7.4,入圍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銀獅獎和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獎,沃爾皮杯的名字是為了紀念創始人之一的沃爾皮。至此,ptA成功收穫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項,載入史冊。這部電影普遍認為劇情乏力,不是很精彩。當年也提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只不過男主華金·菲尼克斯因為零五年由他主演的《與歌同行》沒有獲得影帝,覺得奧斯卡評選太勾心鬥角,並未出席那年的頒獎晚會。值得一提的事,那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獲得者是《卡波特》的男主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而他正好又是《大師》的男二號。”
“緣分。”陳拓笑著說道。
“然後是一四年的《性本惡》,豆瓣7.1,評分不高不低。這是一部改編電影,因此提名了多個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改編劇本獎,也包括了奧斯卡的最佳改編劇本獎。影評人協會獎就是各個影評人協會的獎項,每年美國許多州或者地區的影評人都會弄自己的影評人協會獎,這一點國內就沒有,國內都沒有一個完整的影評人協會,基本都是各自為戰,畢竟誰也不會服誰,也沒人有這精力搞這些。當然,國內有電影評論協會,可惜基本沒啥地位,也不夠專業。”
“這個我好像新聞上看到過,說是國內很缺各個職業性的組織,不像國外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組織,而且是會為自己的成員真心做事那種。”
“這個不好說,有無私奉獻的,也有中飽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