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劍英、惲代英、聶榮臻、蕭楚女等為教官。這個學校的組織和訓練都是取法於蘇聯紅軍的。以軍校學生中黨團員和青年進步分子為骨幹而成立的國民革命軍,後來成為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和出師北伐的主要軍事力量。
但當國民黨開始改組和革命武裝尚未建成的時期,反革命勢力仍然相當強大。2月間,陳家軍公然卸下了“聯省自治”的外衣,林虎奔走於洛陽、南京之間,葉舉、林虎、洪兆麟竟聯名通電贊成“統一”。3至4月間,陳家軍又出動到閩南協助直係軍閥孫傳芳進攻困守漳州臧致平。4月11日洪兆麟、尹驥等由饒平開撥赴閩時,公然通電稱曹錕為“大總統”。由於陳家軍傾巢向外發展,討賊軍又一次一路無阻地深入東江,佔領飛鵝嶺並圍攻惠州。4月19日孫中山致書惠州守軍投降。這次戰爭又因東江水漲而告停止。
4月20日,洪兆麟會合王獻臣、賴世璜等部攻下漳州,5月8日他們又一次回師救援惠州。11日,先不露面的陳炯明在汕頭召集林虎、洪兆麟等舉行會議,決定乘聯軍方面湘、滇軍不和和孫中山病勢沉重的時機,派葉舉、林虎、洪兆麟為中、右、左三路指揮大舉反攻。此時沈鴻英已經無足輕重,因此直係軍閥消滅廣東革命勢力的希望主要寄託在陳家軍的身上,5月18日北京政府下令任命林虎為廣東軍務督理,葉舉為省長,洪兆麟為潮梅護軍使,並調沈鴻英為粵桂邊防督辦。
直係軍閥看出陳家軍無力單獨攻下廣州因此又從北方調兵遣將為外援。吳佩孚命孫傳芳以閩邊防督辦名義移駐閩南,畀以進攻廣東的指揮全權,並調防彰德的陝軍胡景翼南下“援粵”但是孫傳芳無意於冒險南征,胡景翼也藉口等待軍餉不肯開撥。這一時,北軍進攻廣東的計劃未能實現,陳家軍不敢單獨作戰,而許崇智回粵後被任為討賊軍粵軍總司令(5月22日)聯軍內部主客軍的矛盾也日益加深,大家觀望不前,因此東江戰事又趨向停頓。
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10月23日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總統曹錕軟禁於中南海。直系政權傾復後,段祺瑞、張作霖、馮玉祥等先後邀請孫中山北上討論時局問題。1924年11月13日,孫中山由廣州啟程,17日到達上海,22日乘輪東渡,12月4日由日本乘輪到了天津。孫中山在各地受到工人、學生的熱烈歡迎。
孫中山抵津後,首先到曹家花園對張作霖作禮貌上的訪問。第二天張作霖到張家花園回拜,孫中山正在靜臥中,孫科等走出來謝絕客人,張作霖一面昂然而入一面回答著說:“今天我來向孫先生說話,孫先生可以睡在床上,不必開口回答。”於是這位“關外大帥”自由自主地關起房門來和孫中山進行密談。他勸孫中山不要反對外國人,因為外國人都是不好惹的,而各國公使非常反對聯俄聯共政策,希望放棄這個政策,他願意代孫中山疏通外國人的感情。他負責地說:“這件事情包在我張作霖一個人的身上,一定可以成功。”孫中山聽了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以上談話內容是後來孫中山向隨員談出來的。
12月31日孫中山到了北京,這時在前門車站卻擠滿了歡迎的人群,數不清的學生、民眾,人人手執一面小旗,在這些紅色、綠色的小旗上寫著,“歡迎首倡三###義、開創民國元勳、中國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車站塔樓上,有兩條巨幅標語,一條寫著“歡迎民國元勳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另一條寫著“北京各團體歡迎孫中山先生”。這兩條標語在風中飛舞著。
為了避免軍閥官僚包辦,加強人民###的氣氛,1925年1月17日孫中山向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