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專家,滿懷對敦煌藝術的嚮往來到莫高窟。

伴著大漠戈壁,土屋油燈,在這裡紮下根來,開創了敦煌石窟保護、臨摹和研究的基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有李其瓊、李貞伯、萬庚育、李雲鶴、關友惠、劉玉權、賀世哲、施萍婷、李永寧、孫修身等一批專家學者響應祖國號召,從四面八方來到莫高窟。

與常書鴻、段文傑等先生一樣,他們來到莫高窟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漫漫黃沙,掩不住他們探索敦煌石窟的熱情;

大泉苦水,衝不走他們保護敦煌石窟的決心。

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忍受著和家人分居兩地,子女無法接受正常教育的痛苦,默默無聞地守護著祖國的文化寶庫。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他們被稱為 “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1978年以後,改革開放為敦煌研究院帶來全新氣象。

雖然莫高窟艱苦單調的生活並無多大改變,但仍不斷有各學科專家學者、青年學子從天南海北“自投羅網”來到大漠深處,顧大家、舍小家,棄享受、耐寂寞,刻苦鑽研,在諸多領域卓有建樹。

進入21世紀,社會發展,經濟繁榮,仍有莘莘學子,投身敦煌,淡泊明志,絃歌不輟,將前輩開創的事業發揚光大。

長期以來,無論在敦煌研究院內部,還是社會各界都逐漸形成一種共識——在以常書鴻、段文傑,範瑾詩為代表的幾代莫高窟人身上積澱和凝結了一種代代相傳的可貴的精神。

這種精神明確命名為“莫高精神”,大家並將其內涵概括為“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

堅守大漠,就是艱苦奮鬥、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執著品質;甘於奉獻,就是潛心治學、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無私精神;

勇於擔當,就是不忘初心、為國盡責、勇挑重擔的使命意識;開拓進取,就是解放思想、敢為人先、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一代代莫高窟人擇一事終一生,以滿腔赤誠、終身心血寫就的“莫高精神”,成為敦煌研究院七十五載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

所以,周蓉說:“我大學學的就是考古專業,也被先輩們的精神所折服,畢業後就向我的導師提出來敦煌實習,紮根這裡,也算是為我們未來傳播敦煌文化精神,略盡綿薄之力......”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快穿她靠好孕拯救悲情男配

快穿她靠好孕拯救悲情男配

巍嵐
關於快穿她靠好孕拯救悲情男配: 江湖人稱謝飛刀的謝雲停死後繫結了一個好孕系統,為小世界的悲情男配誕下子嗣改變悲情命運。謝雲停不屑,生子改變命運,開什麼玩笑?看到裴璋之後,謝雲停:也…不是不可以。
都市 連載 7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