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次,狄仁傑陪女皇郊遊,狂風吹落了狄仁傑的頭巾,驚了他的坐騎。女皇趕緊命太子上前勒住驚馬、拾起頭巾,為老爺子戴上,她才覺放心。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卒年60歲(另有一說93歲,不確)。噩耗傳出,朝野淒慟,武則天哭著說:&ldo;朝堂空也!&rdo;以後每遇朝中大事,眾臣不能決斷時,武則天都要嘆息:&ldo;蒼天無眼,何以奪我國老?&rdo;
像這樣關係融洽、互信無猜的模範君臣,中國歷史上僅有五、六對而已,堪可比唐初的太宗與魏徵。
狄仁傑死後,追贈文昌右丞,諡曰文惠。中宗復闢後,追贈為司空。到睿宗二次為帝後,又封為梁國公。身後榮譽,無與倫比。
在當代,拜電視傳媒之賜,狄仁傑的美名幾乎是婦孺皆知了。老先生輔國安邦、一生清正,這也算是歷史對他的最好回報了。狄仁傑的故鄉在今太原市南郊區,至今,其故里狄村尚有一株古槐,枝葉繁茂,世代相傳為狄母手植。而古槐旁仍有石碑一座,上刻&ldo;狄梁公故里&rdo;。
槐葉蕭蕭,猶思故人。撫今追昔,惟慕先賢。
看來,做人、做官,還是要顧及身後的名聲為好!
對於武則天的身後事,在那時還有兩個人進過言,都在史上留下了一筆。
一個就是宰相吉頊。吉頊是洛州河南人,進士出身。此人高大魁梧,&ldo;刻毒敢言&rdo;,據說辦案時擅長誣陷誘供,嚴酷暴虐。因依附武則天,正史上對他的評價多有不好,《舊唐書》乾脆將他列入《酷吏傳》。不過他和來俊臣者流還是有區別的,本書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他的一些事。
吉頊在武周後期,已是很明顯地傾向李顯。一次突厥犯境,攻入定州、趙州,朝廷人心惶惶。武則天派武三思募兵,一個多月只招到幾百人。危難之際,武則天讓吉頊代理相州刺史,出任&ldo;監軍使&rdo;,借他的聲威來阻嚇敵人。他便以廬陵王名義作號召,不出兩旬,很快募到了五萬人,順利退敵。
突厥可汗是從趙州退走的,這一帶的官軍首領是吉頊和武懿宗。戰後,兩人在朝堂上爭功,為此撕破了臉皮。
吉頊偉岸善辯,武懿宗矮小駝背。在廷辯中,吉頊傲視武懿宗,聲色凌厲,把武懿宗搞得很是狼狽,武則天的臉面掛不住,不高興地說:&ldo;你在朕的面前,猶敢卑我諸武,假以他日(我不在了),如何可以倚重!&rdo;
過了些時日,吉頊奏事,正在援古引今、滔滔不絕之際,武則天怒道:&ldo;卿說的,朕早就不知聽了多少遍了,不要多說了!太宗有一匹馬,名叫師子驄,肥壯任性,沒人能馴服。朕那時為宮女,侍奉太宗,就對太宗說:&l;妾能制之,只需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若不服,則以鐵撾擊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r;太宗聽了,壯朕之志。今日卿莫非要汙朕匕首麼?&rdo;
吉頊歷來是女皇的心腹,像殺來俊臣這樣的大事,女皇都要與他討論。女皇疏遠諸武,他也是心中有數的。勸女皇傳位於兒子的建議,也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
但是,天心歷來難測。女皇心裡固然想的是這樣,做臣子的卻不能領會得太快、做得太過。
老太太目前求的還是一個平衡。反右,更要反左。
吉頊是會錯了意,傾向性表現得太過了一點兒。
見龍顏大怒,吉頊嚇得汗流浹背,伏地請求免死。武則天當然不會殺了他,見他那個樣子,也就漸漸消了氣。
但諸武卻看出了吉頊失寵的苗頭。以往他們就恨吉頊依附太子,於是趁勢發難,聯手揭發吉頊的弟弟假冒官吏的一件舊事。由此吉頊連坐,被貶為安固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