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情的起因是,太宗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快要不行了。
太宗早年就患有氣疾(呼吸系統的毛病?),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二月間,又因中風而加重。好不容易好了,到了這年三月又復發,竟嚴重到不能辦公了,讓太子李治聽政。四月,到專門用於療養的終南山翠微宮養病。在這裡又染上了痢疾,需各妃嬪輪番在這裡入侍。
太子在下朝後也必來,端茶煎藥。到最後晝夜不離太宗之側,有時數日不食,急得連白頭髮都生出來了。
不管怎麼努力,人命終抗不過天命。鐵打的&ldo;馬上天子&rdo;晚年意志消沉,又迷信丹藥,一病,身子骨馬上垮掉。挺到五月二十幾日,他自己也知道不行了,叫長孫無忌、褚遂良入臥室,託付了後事,寫好了遺詔。二十六日,一代英主喘口氣,馭龍而去了。
太宗於29歲登極,享國23年,死時才52歲,也算是英年而逝了。所以,歷來有人說他的死因是醫療官為尊者諱,其實是服了印度僧人那羅邇娑婆的丹藥暴卒的;也有人說是徵高麗時在安市城下中了箭,箭創發作而死的。據我看,服丹藥求長生而縮了壽是可能的,中箭說則太過離奇了。
幾天後,太子李治即位,是為高宗皇帝。
高宗是個大孝子,為了給父親追福,他決定讓太宗的妃嬪們剃度出家,都念經去吧,好讓老爸的靈魂安寧。
如此,武則天這一大幫寡婦,就都去了感業寺當尼姑。‐‐這個轉折,還不如原來被冷落呢!青燈黃卷,遠離榮華,到死,只能留下一個不載姓名的墓碑&ldo;大唐故亡尼七品大戒&rdo;而已。
那可就真就成了恆河沙,在滔滔的年代流逝中,連個響動都沒有了。
武則天的命,真有這麼苦嗎?
關於感業寺在長安城的位置,說法有好幾種,到宋代就已經不可考了。有一種流行說法是,感業寺就是崇德坊的靈寶寺。但是雷家驥先生認為,感業寺應該就在禁苑之內,離大內宮城並不遠,是皇家的專用的尼寺。那樣的話,出家在這裡,精神上雖然寂寞,生活上的落差還不至於太大。
武則天從小受母親影響,一度還穿過尼姑衣服,對佛教頗感興趣,在這樣一個氛圍裡,還不至於有太大的不適應。關鍵問題在於,既然來了,又怎麼走出去?
北朝以來的慣例,先帝的妃嬪,有子女的,可以去依附子女;沒有子女的,需終身為尼或當女道士。至於改嫁,那是絕無可能了。
如此一來,武則天的上進之路,不就走到頭了嗎?
鐘磬香菸中,她一方面反思宮內生涯的得失,一方面考慮得最多的大概就是這個問題。
實際上,她的路,沒有絕,而是有豁然開朗的可能。
說來難以置信,機會已經是有了,就看能不能抓住。一個人,慾望有多大,成功的機率也就有多大吧。在宮內處於邊緣化的武才人,其實早就有往中心挪一挪的圖謀了。
唐太宗不欣賞她,她也沒有非份之想‐‐誰來拯救我?另外有人。
這人就是,太子李治!
武媚娘在伺候病榻上的太宗的時候,就媚倒了前來陪床的李治。
李治,字雉奴,是長孫皇后生的三個兒子之一。他生性懦弱,排行最末,原封為晉王,太子原本是輪不上他當的。他是在貞觀中期激烈的奪嗣之爭中,揀了一個大便宜,才坐上這位置的。
按照禮法中的&ldo;立長立嫡&rdo;原則,大哥李承乾早在武德九年(626年)十月就當了太子,那時李治還沒出生呢。
承乾少時聰明,很得太宗喜愛,在貞觀之初就有意把他培養成合格接班人。太宗凡是有事外出,都會令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