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線報?線人? (第1/3頁)
吹牛小王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應用到偵查學上也是一樣。
發展到2013年,警用裝備和各種的高科技手段,令人眼花繚亂,專業的刑偵技術,就已經發展到20多門專業學科,法醫學,鑑證學,物證學,勘察學,毒化生理,gps多道心理測試,指紋提取,dna檢測,聲像技術,圖偵技術,生物物證,電子物證,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監聽,跟蹤,實時的監控手段,這些都極其專業,極其複雜。
想要破案,離不開技術支援,某個階段性的破案率,能夠獲得根本的提升,靠的也不是神探,更不是推理,而肯定是科技突破帶來的成果。
像以前落後的年代,這種盜竊案怎麼破?沒法破,超級難,想結案基本靠臉,等哪個兄弟單位抓了現行,恰巧又是個慣犯,再到案綜裡進行比對。
比對上了,再進行併案處理。
所以某個單獨的,某某某盜竊案,某某某搶劫案,很容易並出某某某系列盜竊案,某某某系列搶劫案,牽連出一大堆都很正常。
可是髒物呢?能不能追回來?多久能追回來?誰都不敢保證。
現在算是好多了。
而學歷呢?就顯得極其重要。
別說圖偵技術了,就許多警用裝備,稍微複雜一點的,拿給你都不會用,尤其是像陳振這種部隊退伍,公考入警,連一天警校都沒上過的,真是要多out,有多lowt。
李晟還不是一樣,兩年義務兵退伍,回來公考就參加了兩年,兩年都沒考上,也幸虧他毅力足夠,第三年考上了,一直矜矜業業紮根基層,調解糾紛,處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在行,而其他方面,就不好多說了。
接下來,兩人還沒放棄。
騎著摩托車,夏夜的涼風撲在臉上格外愜意,兩人抱著碰運氣的想法,在街區轉到了夜裡11點鐘,才回所裡的值班室休息。
值班室的床頭上,放著兩本大部頭的《治安管理處罰法》,《刑事訴訟法》。
以往的陳振,在休息時總會翻一翻,每天學個兩頁加深印象。
可今天卻難得的沒翻書。
雙手枕在頭上,兩眼盯著天花板,心裡卻在想著今天上午奇怪的一幕。
他居然會出現幻覺?
這幻覺還來得如此真實,金色的字跡,搭配機械的講述聲,一閃而過,但印象卻極其深刻。
嘴裡喃喃道:“埃德蒙德洛卡德?”
熟讀警輔教材的陳振,當然知道這位是誰。
這可是被譽為現代偵查學之父的人物,洛卡德物質交換定律就是他提出來的,為什麼會和自己扯上關係?
更扯的還是那個什麼,全球鷹無人偵察機?
是做夢還是怎麼?
還沒等他想通,疲憊感襲來,沉沉的睡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起來又是龍精虎猛,下班了。
兩人換好便服,剛出派出所大門,陳振便問道:“師傅,今天怎麼查?”
按理說,值班之後,今天應該休息一天。
可李晟也正有此意。
“先回社群看看,然後出去找線報,下午去硫酸廠跑一趟,看能不能把人找出來。”
陳振心頭一喜,終於到了線報的環節。
刑事偵查離不開群眾路線,甚至出臺有明確的指導方針,依靠群眾,抓住戰機,積極偵查,及時破案。
犯罪者滋生於群眾當中,潛藏在群眾當中,又暴露在群眾當中。
警察才多少人?
又需要管理多少人?
尤其是社群民警,刑警,建立自己的耳目,擁有廣闊的群眾基礎,比什麼都重要,也比什麼都更加實用。
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