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構思與設計 (第1/2頁)
大象拿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敏浩和王喜鳳聽得哈哈大笑,拍桌子捂肚子,眼淚鼻涕往外冒,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倆被點了笑穴。
好一陣,兩人終於安生下來。
馮廣健問他倆:“笑夠了嗎?”
金敏浩說:“這東西真好笑,外國人怎麼研究出來的?”
馮廣健解釋道:“sketch雖然被翻譯為滑稽短劇,但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情景喜劇或者小品。國內在小品方面的造詣只高不低,不必‘崇洋媚外’。”
&ch和小品也有非常多的區別,是符合各自國家文化的喜劇產物,雖然有不同,但沒有高低貴賤,不需要橫向比較孰強孰弱。
類似的喜劇形式可能和人類的文化歷史一樣漫長,並不存在誰發源於誰,因為相似的不光sketch和小品,還有另一種我們十分熟悉的藝術形式——相聲和漫才。
相聲源自國內,歷史悠久,大約起源與清末,而漫才則來自我們的鄰國“小日子”。
相聲和漫才的相同點,都是兩位表演者站在話筒前,對著臺下的觀眾表演。
但不同的是,漫才更像沒有背景的小品,兩個表演者功能相似,重要性相當,在一段漫才中飾演不同的角色,如同小品裡的不同人物。
而相聲自然不必多說,一個逗哏,一個捧哏,逗哏主要負責逗,捧哏則要貢獻自己的父親、妻子、孩子等等(不是)。
不同的地區、國家、文化竟然出乎意料地誕生了相同的藝術形式,充分說明喜劇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從清末到現代,100多年過去,科技發展,文化迭代,電視網際網路誕生,大家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雖然生活改變,但對喜劇的熱愛依然不變,因此喜劇也不斷蓬勃發展,隨著科技和理念的變化,由兩人在臺上說的形式,發展為一群人站在攝像機前展現自我,挑戰自我。
戶外真人秀則是綜藝的一個高峰,在以前,藝人逗笑大夥的方式,是透過一張嘴來講述,于謙的父親也好,妻子也好,這些都是假的,都是故事的角色。
但在戶外真人秀中,于謙的家人會真的出現在電視裡,將他們生活中的真實面貌,他們的情感起落完全展現給所有人。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戶外真人秀比相聲更高階,那只是在不同媒介與傳播方式下,所誕生的不同喜劇形式罷了。
一直到今天,網際網路時代,喜劇依然被大家所熱愛,雖然相聲的潮水逐漸褪去,但《脫口秀大賽》,《五年三度喜劇大會》不斷出現,重複反應了廣大觀眾對喜劇的需求。
然而,明明喜劇為大家所喜歡,但在文化界,在演員之中,在導演之間,在編劇和作家之間,喜劇卻漸漸成為了一種低階的東西。
圈內的人普遍認為,做喜劇很膚淺,只是為了賺錢,不夠深刻,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令人們為止感到熱淚盈眶的,能夠感天動地的,只有悲劇。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一眾為大家所熟知的喜劇人,在成績到達一定高度之後,轉行開始做正劇,做悲劇。
比如很多情景喜劇的演員,干時間常了,經常會拒絕新的喜劇本子,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戲路被框住了,如果不換個賽道,未來只能演喜劇了。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各個頭條新聞都在質疑一位國內當紅男演員,認為他出演綜藝過多,以至於綜藝形象深入人心,再也擔不起正劇紅劇。
而有些導演為之狡辯,認為很多演員不拍喜劇,是因為喜劇最難最高階。
完全是放屁,這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喜劇並不高階,也不低階,它單純只是一種為人們所喜歡的藝術形式。
而國內的的藝術家更喜歡悲劇,很大可能是受我們的文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