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輿論戰 (第1/4頁)
惡的呃呃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東非政府的大規模遊說活動,在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反饋,除了法國比較好說話以外,奧匈帝國以及歐洲的諸多小國也做出正面回應。
奧匈帝國之所以如此,其實也很好理解,那就是戰爭如果繼續擴大化和拖延下去,奧匈帝國也無法再創造收益,實際上在重創俄國以後,奧匈帝國基本上就實現了自己的整體目標。
而一戰前,奧匈帝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志向,他的政治訴求實際上就是吞併塞爾維亞,擴大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影響力,將俄國擠出巴爾幹半島。
在沙皇俄國自行崩潰後,奧匈帝國的戰略目標實際上已經達成,甚至超格完成,畢竟奧匈帝國可沒想俄國這個老對頭會自廢武功。
除了政治目的實現以外,奧匈帝國的體制也決定了他不能無限擴張,新增領土如何消化對奧匈帝國就是一個重要問題,畢竟奧匈帝國連他本身的民族問題都無法解決,新吞併土地未來只會加劇奧匈帝國的民族分裂。
所以,如今弗朗茨皇帝,魯道夫皇儲和維也納的高層們認為,如果這個時候能夠結束戰爭對奧匈帝國反而是最優解。
法國和奧匈帝國之外,則是歐洲的眾多小國,除了參戰國以外,大部分歐洲小國自然是希望結束戰爭的,這個時候從同盟國和協約國那裡也撈不到油水,甚至有可能被殃及池魚,所以東非提出和平倡議後,獲得了這一眾小國的支援。
……
萊茵市。
東非外交部長弗里爾彙報著外交部近期的工作情況:“現在歐洲,只有德國和英國不甘心戰爭的結束,德國是因為野心太大,他們不滿於如今獲得的戰果,而英國則是損失太小,且不甘心一無所獲。”
“對於德國而言,他們很清楚,戰場上拿不到的,談判桌上也拿不到,但是德國在戰場上的收益,僅僅侷限於東歐部分地區,這並不能改變戰前德國地緣上的劣勢。”
“而英國也不需要多說,他們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最小,且人口問題沒有法國那樣嚴峻,所以英國政府顯然沒有深刻感受到戰爭的痛楚。”
說到底,戰爭能否結束,最終結果還是要看同盟國陣營和協約國陣營的兩個老大,即德國和英國之間的選擇。
恩斯特說道:“那你們認為德國政府和英國政府會改變主意麼?”
弗里爾說道:“就以我個人的觀點,即便德國政府和英國政府不願意輕易結束戰爭,但他們也不得不做出相關妥協。”
“最重要的是我們拉攏到了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兩個二把手,奧匈帝國和法國,兩國傾向停戰的話,那德國和英國自然獨木難支。”
“這是外交層面,在歐洲輿論層面,我們也在加強攻勢,如今在法國和奧匈帝國反戰輿論已經開始興起,在英國和德國也稍有成效。”
“在浩蕩的民意下,歐洲重新走向和平的機率很大,除非各國政府一意孤行,無視歐洲民眾最基礎的願景。”
“如果,他們完全忽視民意的話,那隻會成全歐洲工黨,那整個歐洲就有可能形成“赤潮”,我想在這個大背景,各國政府如果不願意失去自己的統治,那他們就必須坐到談判桌上。”
裹挾民意從而威逼歐洲各國政府確實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當然,一個操作不好也可能弄巧成拙。
所以恩斯特說道:“負責歐洲輿論宣傳的各個部門,要把握好重點,我們絕對不允許歐洲出現大規模“赤潮”。”
“所以在歐洲的反戰宣傳上,要格外強調工黨和猶太人的作用,我們對猶太人的描述,要儘可能的傾向於陰謀論,釘死他們歐洲戰爭發動者的身份,鼓吹猶太商人操縱歐洲各國政壇,並且透過資本輿論等手段,挑撥各國關係,倒賣物資,非法放貸等等,任何黑鍋都給猶太人先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