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崔烈看著眼前的公孫瓚,心中思緒萬千。
腦海中回憶起天子曾說過的話,劉辯言劉虞和公孫瓚兩人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兩人之間的矛盾首先便是平定張純張舉叛亂的功勞問題。
劉虞認為平叛是他運籌帷幄,廣樹恩信,設賞賜懸購叛賊之首等等一系列手段拿下的。
他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成功拉攏了烏桓峭王,分化了烏桓部族的勢力。
正是因為他的這些舉措,才為公孫瓚在正面擊敗張純和張舉創造了條件。
當然,公孫瓚還不是主帥,主帥是中郎將孟益,另外還有劉虞帶過來的匈奴騎兵,以及幽州的州兵和郡兵。
公孫瓚只不過是他劉虞麾下眾多將領中的一員,這個時期的公孫瓚和劉虞委實不在一個分位線裡。
而且,在正面擊敗張純張舉之後,公孫瓚便開始展現出其跋扈的一面,拒不聽從他劉虞的命令。
不但截殺烏桓的使者,還孤軍深入,以至於被困管子城。
這是劉虞的角度,在劉虞的眼中,他麾下有個地頭蛇,公孫家的刺頭。
當然了,這個階段的劉虞還沒有把公孫瓚放在眼中。
而站在公孫瓚的角度,早就憋著一股子氣呢。
他早年因為母親的地位卑劣,所以根本沒有享受到家中多少資源。
後來憑藉著自己的美貌和能力,娶了太守的女兒,方才開始騰飛,被推薦給了大儒盧植當弟子。
當然公孫瓚憑藉個人的努力,又拜當朝太尉劉寬為師。
如此一來,人生簡直要一飛沖天。
誰知道......反正發生了很多事情,導致公孫瓚又不得不賭上自己的一生和生命,去博取一個名聲。
幸好,他博贏了,終於人生開始再次騰飛。
用句後世比較流行的話就是,我公孫瓚之所以這麼努力,就是為了證明我自己,證明我自己比你們都強。
性格上屬於那種比較偏激自我的。
張純張舉造反的引子是三千烏桓騎兵,當時朝廷徵召了三千精銳烏桓騎兵,準備用作西涼的平叛。
賦閒在家的前中山相張純,就看到了起復的機會,他以自己和烏桓人關係比較好為由,申請由自己率領這支精銳烏桓騎兵。
不過朝廷最終選擇了公孫瓚,當然,這與公孫瓚的前上司鄒靖正在大將軍府中,或許有些關係。
畢竟帶領三千精銳烏桓騎兵去涼州平叛,明眼人都能看出,只要有點功勞,那就是都尉校尉,進入正經兩千石的序列。
於是,公孫瓚意氣風發的帶著這三千精銳烏桓騎兵準備建功立業。
誰知道,還沒出廣陽郡呢,這三千精銳就叛逃回去了。
之所以叛逃,朝廷的糧餉一時沒到是原因之一,但拖欠一點也不至於立即叛逃。
在公孫瓚看來,更大的原因在於張純,張純誘騙這些烏桓人返回本國。
隨後不久,張純和張舉就聯合烏桓人開始叛亂。
如此一來,以公孫瓚的性格,豈能放過張純。
老子都要起飛了,被你一棍子悶了下來!
於是便開始和對方死磕。
可惜的是,剛開始的時候,對方勢大,根本擋不住。
而後來,朝廷也火速開始了各種動作。
比如任命劉虞為幽州牧。
比如徵發匈奴人去平定烏桓人的叛亂,此舉還導致了匈奴人的叛亂,匈奴人直接殺死了自家的單于。
比如令中郎將孟益率領公孫瓚等去進攻張純張舉。
當然了,各種動作都有。
但在公孫瓚的眼中,能打敗張純張舉,自然都是他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