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累與不累
烈日。
一隊士兵在訓練。
一個3000米長跑下來之後,教官問大汗淋漓計程車兵:撥累不累?斳
撥累!斳士兵們異口同聲。
撥累!好,再來3000米!斳
老二天。
也是一個3000米下來之後,教官又問:撥你們累累?斳
撥不累!斳士兵們幾乎是不約而同。
撥好吧!不累嘛再來3000米!斳
第三天。
又到了問累不累的時候,眾人一齊閉口,不知怎麼回答好。
教官大怒:撥怎麼不回答?斳
班長出列:撥叫我們怎麼回答好,說累是3000米,不累也是3000米?斳
教官一個立正:撥應該說累,但我不怕累!斳
下面是教官講的家族故事:
家族榮耀
說起來儘管頗令人沮喪,但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在百橋數百年的歷史上,出現一
個聲名顯赫且能綿延百年的名門望族,始終是揮之不去的一種奢望。這時常讓老人們為
發生在半個世紀前坎門鎮吳氏的莫名中落而深感惋惜。
光緒二十四年,坎門鎮吳仲道歷經童試、鄉試、會試、殿試,以二甲六名獲“賜武
進士出身”,敕封昭信校尉,武秩正六品。光緒二十九年刊印全國的《愛國三字經》留
下了他的筆墨,足見其文武全才,不遑多讓。後入袁世凱新軍,官至 42 營營長。1916
年 7 月歸隱鄉里。終其一生,於國無益於鄉有功,好歹算是為這個窮鄉僻壤的南方小鎮
掙得了些許榮光。其子吳世勳武從乃父、文承朱子十三世孫名儒朱繼業,更是個響噹噹
的人物。早年間土匪盧興邦兵犯百橋,吳世勳三聲槍響,三隻麻雀自半空墜落,因此保
全了一方百姓。且為人最是仗義疏財,但有落難壯士尋上門來,不辨來處不問去路,必
冒死相救,傾囊相予。在祖輩們艱辛積攢下來的財富漸漸散盡的同時,他個人的聲望亦
到達了無以復加的高度。多年前,吳世勳已由富甲一方的老爺淪為了普通獵戶,但這絲
毫沒能阻止他的種種義舉與善事——他就是這麼個人,和他彈無虛發的神技一起,成就
了四鄉八鎮上的兩樁奇談。
據我們所知,他那短命的女人離去時,給他留下了一個四歲的兒子,他獨自撫養了
三年有餘,因此上,事發的那年,這個叫吳知言的男孩也就是七、八歲的模樣。而他,
才是我們這個故事的主角——
毒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村邊的溪流懶洋洋地喘著粗氣蜿蜒踱向下遊。
一大清早,零星的槍聲即在村外的蘆葦蕩裡傳來。村裡的人已然見怪不怪,在這個
動亂而血腥的年代裡,這一片綿延數里的蘆葦蕩不止一次成為了罪犯們的天堂。據說,
只要有充足的食物與彈藥,蔽身其間,是完全可以安營紮寨並負隅頑抗到底的。只有一
次(那是前清的事情了),為追剿兩名朝廷重犯革命黨,他們引燃了蘆葦蕩,三天之後,
一共發現了五具面目難辨的焦屍。但付出的代價卻極為慘重:四山上所有的作物與植被,
以及半座村鎮、三條無辜的性命。吳世勳聽到槍聲,便操起獵槍進山去了。這幾乎成為了一種必然,如果他們足夠幸
運,沒有被流彈盯上,那麼,他們遲早會推開這扇門,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你就是
吳世勳老哥吧?我餓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