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第2/2頁)
珞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慶刨去問安時候的套詞,加起來的話恐怕掰指頭就能算出來。
不過,荀同慶心裡頭也有苦心,以他的身份和社會威望,並沒有必要跟著大流一起請命,只要不忘時時在講學的時候闡述一下自己的鑑定立場就可以了,但這並不表示他的心裡就有多輕鬆,畢竟他的同僚門生還在太和門外頭風吹日曬,而皇帝和太后卻沒有半點兒要表示關心的意思,現在眼見著都已經請命了三個月,就算是前朝大明也沒有這個記錄。
荀同慶雖是個一輩子讀聖賢書的,看不清世界大流,但是國內形勢,至少是紫禁城裡的政治形勢他還是能看得透的,現在情況對哪一方都很明朗,在同治皇帝親政後的第一次交鋒中,洋務派大獲全勝而清流則以慘敗告終。
之所以還要在太和門外面請皇帝收回成命,並不是指望著扭轉敗局,而是所有清流派成員都一致認為,輸什麼也不能輸骨氣,說什麼也要皇帝親自出面安撫一番才行。
荀同慶一天到晚被這些事情折磨得寢食難安,自然沒時間去關心自己剛剛變成孤兒的外孫子,等到他回過神來終於意識到自己在對這個晚輩的態度上有失妥當的時候,已經到了初冬光景。跟自己的外孫子道歉是不可能,但不露聲色地及時表示一下他作為長輩的關心還是可以的。
由此,雖然晚了三個月,李冼還是在他外祖父荀同慶的書房中聽見那個蒼老卻可以掩飾感情的語調:&ldo;來的路上如何?&rdo;
李冼自己承認,當荀同慶剛這麼問他的時候他一時間並沒有反應過來,畢竟他只是個十五歲的少年,適應能力很強,而從他的主觀上說,他認為自己的根就在京城,因此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李冼已經絲毫沒有了外客的感覺,經荀同慶這麼一問才恍然醒悟自己原來是個外來戶,而荀同慶這句話問的也的確是不合時宜,如果是他剛來的時候聽見的,李冼一定會當場感激涕零,祖孫二人上演一場久別重逢的催淚大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