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辦公區、住宅區、醫療養護區、教學區和庫房這5個區依次建造在部落的左側。
部落右側是工坊區和養殖區。
工坊區內因為涉及到部落的一些秘密技術,因此被放在右側區域的最後方,佔據右側1/3的面積。
養殖區依然是部落中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個區,佔據右側2/3的面積。
功能區的職能依然不變,只不過相應的將面積進行擴大。
另外在山洞的正前方建造一座大型神廟 ,神廟在陸子龍老城的建設中就規劃了神廟的位置,但是由於當時的條件,沒有辦法將神廟建造的巍峨莊嚴。
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陸子龍最終放棄了建造神廟,現在條件具備,他終於可以建造神廟了。
神廟、新的辦公樓,教學樓等這些建設都要等到城牆完工之後才能開工建設。
新城的城牆高度為10米,寬10米,這樣就能安裝大型投石機。
由於這次建造的城牆和老城的城牆不是一個量級,遠遠超出老城牆的工程量,於是陸子龍沒有采用完全的磚石結構。
如果採用完全的磚石結構,以這個城牆的工程量,估計十個“鹿部落”十年也建不成。
而是採用中國歷史上的包磚結構,也就是城牆內外包磚中間用土夯築牆體的方式。
在夯土時陸子龍要求將每層夯土的厚度控制在12-15厘米,使夯土層更加堅固密實。
不僅如此,夯土牆在包磚時也有特殊設計以保持城牆的穩固。
在城牆基礎處,先用巨大條石壘起半人高的擋土石牆,再在條石上砌築城磚作為擋土磚牆,這部分磚牆的厚度從下到上逐層收縮。
除此外,擋土磚牆內側每隔6米還砌有一座與城牆高度一樣的厚實城垛,來增強夯土的穩固性。
使得用這種技術建造起來的城牆會又高又堅固。
由於修築城城牆需要的泥土數量巨大,因此陸子龍規劃的城牆外的護城河寬20米,深5米。
這無形中增高了5米的城牆高度,使城牆高度達到了恐怖的15米。
以目前原始部落的攻擊手段,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城門與城樓是每個城池必不可少的,為了城池的安全以及族人出入安全,城池在建成之後必須設立城門。
有了城門自然就會有城樓,陸子龍規劃了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每個城門上都建城樓。
為了保護城門,同時關門打狗,重創入侵的外敵,陸子龍在每個城門都建築甕城。
甕城相當於一個小型城池,人們在進入城門之前,都要經過這個甕城,
敵軍想要攻擊城牆,一般需要先進入甕城,使自己陷入一個四周都是高牆的密閉空間裡。
遭受城牆上的守城士兵各個方向的夾擊,在這種情況下想辦法攻破城門十分艱難。
甕城的防禦能力很強,它的設計可以說是中國城池史上的寶貴財富,是中國獨有的建制,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對城池都起著重要作用。
作為穿越者,這麼好的城防利器陸子龍怎麼能不修建呢。
為了增強城牆的有效防護,陸子龍的新城,沒有采用中國歷史上傳統的,橫平豎直的建造方式。
而是借鑑歷史上歐洲的菱堡。每隔400米設定一個稜堡。
稜堡顧名思義,是一座形狀稜形的堡壘。
其實質就是把城牆從一條直線變成一個凸多邊形,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池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在超過一個的稜堡面(通常是2-3個)的打擊下。
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現在,現在“鹿部落”的弓箭射有效殺傷距離是200到2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