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 (第1/2頁)
硯臺山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當誰都能進廠當工人?她成分差,廠裡肯定不要。”
“噓噓噓!小聲點,成分差怎麼嘞,人家小丫頭又沒得罪你!”
“反正她進不了油礦。”
“……”
聽見這些,姜湘不禁苦笑,事實上就算她成分好,別說油礦,那機械廠她都進不去。
這些人嘴裡唸叨的方知青,也就是方靜,原本是和姜湘一起下鄉插隊的,她兩住一間破磚瓦房,就在支書家隔壁,離得近,安全又方便。
兩姑娘關係好,平時上工甚至去廁所都是手牽手結伴一起去,幾乎形影不離,晚上都是擠一個被窩取暖睡覺的。
前兩個月外面寄來了信,方靜收到信,當天夜裡吞吞吐吐告訴姜湘,她媽捨不得她在鄉下繼續吃苦,想辦法辦了提前退休,把她老人家的崗位給了自己閨女,就想讓閨女早點回城。
所以方靜能進機械廠,是因為接替了她媽的崗位。
國營機械廠發展到現在,一個蘿蔔一個坑,就算姜湘想進去,也沒人會給她讓出一個崗位。
姜湘送方靜離開的那一天,心裡說不清的酸澀和羨慕。
她也想回去,回長川市,城裡的日子多好啊,那兒才是她自小長大的地方。
姜湘幾乎是最早時期響應號召下鄉支援農村建設的知青。
1955年,上頭第一次號召知青下鄉;1956年,又在檔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概念。[1]
55年和56年下鄉的知青有好幾批。有一批知青去了北大荒,聽聞幹得轟轟烈烈,甚至登上了人民日報備受表彰。至於其他不起眼的下鄉隊伍,似乎就沒有多少人關注了。
很不巧,姜湘就在那一批沒有多少人關注的知青小隊裡面。
她是1956年的初春下鄉,現在是1957年的深冬季節,將近兩年,姜湘已經忘記最初的雄心壯志了。
事實上姜湘實在是冤,當初下鄉插隊原本就沒有她的事兒,她又不傻,城裡的條件比農村好多了,那時她才十七歲,剛剛高中畢業。
高中畢業就能參加招工考試。雖然姜湘成分不太好,民族資本家出身,但是憑她的考試能力,未必不能考進一個小工廠端上鐵飯碗。
怪只怪她腦子進水,不就是摸一下手摸一下腰被耍流氓嘛,忍一忍不就行了。
偏偏沒忍住,姜湘一巴掌下去,得罪了機械大院廠長家的獨苗苗宋有金,她成分差,又招了宋有金的惦記,只怕逃不過那畜生的魔爪。
那時姜湘別無選擇,拎著包袱就跑,心想,打不過她還躲不過嗎?不就是去下鄉支援農村建設嗎?
大不了她去農村教書,當老師也是一條出路。
姜湘計劃的挺好,奈何現實給了她一個響亮的耳光。
什麼教書當老師啊,不讓你挑糞桶去莊稼地裡堆肥就不錯了。
來了紅河灣她才知道這世上竟然有如此之窮的旮旯地兒——紅河灣生產大隊。
有多貧窮呢,家家戶戶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一年,兜裡能剩兩塊錢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了!
村裡的小孩讀書,都是翻山越嶺走十幾里路去公社上學。
姜湘不是沒想過建議村裡辦小學,可是辦小學也沒那麼容易,前兩年紅河灣大隊斥巨資買了一輛拖拉機欠了一屁股債,到現在都沒還清公社的那筆錢呢。
姜湘真的沒轍了。
她們這一批下鄉知青都是城裡出來的,壓根吃不了這兒的苦,這兩年插隊的知青走的走,散的散,本來人就不多,有門路的都找關係回城了。
只有她一個拖拖拉拉愣是撐著沒走。
姜湘是知青,借住在大隊支書家隔壁。
雖然紅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