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第1/2頁)
英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高粱秸稈偏綠色,並不是很粗,也沒有很硬,壓榨起來並不費力,就是秸稈裡的汁液不多,壓完一整根,碗裡才薄薄的一層汁水,還沒有槽裡存留的多。
見狀,周圍人臉上的興沖沖的神情平淡了幾分。
一根高粱杆要壓十幾次,一畝地那麼多秸稈,壓多久才能完事?
而且這玩意看上去出汁不多,這樣硬擠好像也擠不出來多少。
周遭安靜下來,李茂賢便道:「這就是個墨跡活,現在地裡都忙,你們該幹啥幹啥去,不用盯著,不管出多少,晚上就煮糖!」
聽到這話,一些湊熱鬧的人就匆匆走開了,一些人覺得自己白白浪費了這麼些功夫,祖祖輩輩種了那麼多年的高粱,從來沒聽說秸稈能做出糖來,簡直比做夢還離譜!
也有些人疑心病重,覺得李茂賢可能是故意的,他都說了從前沒做成,這次為啥就能做成了?怕不是忽悠人幫他家收地吧。
看著一股股淺淺的汁水淌下,留下來的人也大都很失望,但也沒人說什麼,畢竟李茂賢早早就同他們講了,這玩意可能成也可能不成,就算白費功夫,也不能埋怨啥。
畢竟李茂賢家今年一根甜杆高粱都沒種,這麼折騰也不是為了自己。
其中一個甘蔗壓床的槽略有些窄了,汁水會流到旁邊,陳氏拿了個大海碗放在下面接著,這東西本來出汁就不多,再浪費就更可惜了。
姜氏一邊搓乾透的穗子,一邊瞧著院子當中,心裡有些發緊,之前鬧出那麼大動靜,若是弄不出什麼東西出來,怕不是又要傳出什麼不好聽的話來。
她倒是不甚在意那些長舌頭,只是公婆都是要臉面的,保不齊又得糟心一陣子。
壓著壓著,就尋到了一些竅門,譬如怎麼省力,怎麼省時。
兩個人榨汁最省時間,一個拿著秸稈往圓槽上遞,一個抓著板子壓,幹累了相互換個位置,動作不斷重複,說不上多累,就是太枯燥。
這個時候,李青文就開始懷念前世的那些榨汁機器,真是太便利了。
兩個甘蔗床同時開始壓,被壓完汁水的秸稈亂糟糟的,曬曬倒是還能繼續燒火。
還不到晌午,院子裡只剩下一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有的人離開時跟林茂賢打了招呼,有的就悶不吭聲的走了,至於臉色不怎麼好看的那些,李茂賢也沒多說一個字。
半畝地的秸稈不少,但再多也有個數,一根根的壓完,汁液被細布過濾後,倒進屋裡的陶鍋中,一碗接著一碗,到傍晚時候,一垛秸稈變成了一堆渣滓,榨出來的汁兩口大鍋都沒盛下。
那些剛從地裡回來的人有不死心的,特意跑過來看一眼,這一眼可是把自己驚到了,「這、這些都是今天壓出來的?」
別說他們,就是一直榨汁的李青文都覺得很意外,這可真是積土成山,聚沙成塔,剛開始榨一碗都覺得難,誰能想到,一天下來竟然能榨出這麼多來!!
作者有話要說:
注1:來自網路
注2:來自網路
第19章 高粱糖稀
先頭失望的人瞧見這兩鍋多的汁液,登時又覺得有戲了,晚飯都顧不得吃一口,守在李家院子裡,等著看如何製糖。
灶膛裡火燒起來,慢慢的汁液上開始冒熱氣,沒有除盡的高粱渣滓浮上來,陳氏手疾眼快的撇去浮末。
一共三鍋高粱汁,最多的那鍋就像熬麥芽糖那般燒火熬煮,剩下的兩鍋要試著提純。
從縣城買回來的石灰加上水,調成乳狀,李青文也記不清楚到底該用多少,隱約有個印象,大概是二百和一的比例,按照他們之前商量的,先加一半試試看,少了繼續加,多了可就弄不出來了。
李茂賢把石灰水往鍋裡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