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1/2頁)
[英] 奧拉夫·斯塔普爾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結束前言之前,我要感謝l c 馬丁教授、l h邁爾斯先生、e v 瑞烏先生的幫助和有益的評論,我借鑑了他們的意見,重寫了好多章節。時至今日,我仍然踟躕要不要把他們的名字和這本荒誕的書聯絡在一起。根據小說的標準,本書可謂離經叛道。實際上,這根本不能算作一本小說。
關於人造星球的點子得益於j d 伯納爾先生小而精妙的著述《世界,眾生和惡魔》[2] 。但願他不會極力反對我對此的發揮。
我要感謝我的太太為此書校對,並感謝她一直保持本真。
在本書的最後我附上了關於量級的注釋,或許對不熟悉天文的讀者會有所幫助。那三張時間標度草圖或許會博君一笑。
o s於1937年3月
[1]此處應指1914年8月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2]《世界,眾生和惡魔》(the world, the flesh, and the devil):約翰&iddot;德斯蒙德&iddot;伯納爾所著哲學著作,發表於1929年。基督教神學中,世界,眾生和惡魔被認為是靈魂的三大敵人。在該書中,伯納爾從世俗的角度認為&ldo;世界&rdo;(自然的非理性力量、冷熱、風、河、物質、能量)、&ldo;眾生&rdo;(動植物、肉體、健康、疾病)和&ldo;惡魔&rdo;(慾望、恐懼、想像力、愚蠢)是人類進步的三大威脅。原文參見:cscsuichedu/~crshalizi/bernal/。約翰&iddot;德斯蒙德&iddot;伯納爾(john dend bernal,1901-1971):出生於愛爾蘭,20世紀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著名的分子生物學創始人。
第一章
地球
1起點
某夜,飽嘗了苦澀之後的我來到了山頭。止步於深色石楠花前。近郊的路燈在山腳下齊整整排列著。合上了簾子的窗戶彷彿是閉合的眼,暗自窺視著正在上演的夢境。遠處的燈塔在漆黑的海中忽明忽暗。頭頂,朦朧混沌。在天地間狂暴刺骨的激流中,我認出了我們的房子,還有小島。在那兒,十五年間,我們倆,本質不同的我們倆,慢慢彼此交融,互相扶持,互相滋養,形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在那兒,我們每天都安排著許多事情,細說日子中發生的怪事和煩心事。在那兒,成堆的信件等著回復,襪子待縫補。在那兒,我們生兒育女,孕育不期而至的新生命。在那兒,那個屋簷下,我們共有的兩個生命,雖然有時互相牴觸,但始終都是感激彼此的一個共同體,比兩個孤立的個體更強大,意識更清醒。
所有的這一切當然都是美好的。但是,痛苦終歸是有的,它不僅僅從外部世界侵襲著我們;也在我們倆的魔幻小世界內部滋生了出來。正是那些對自身無用的恐懼、對我們自身非現實的恐懼,以及不僅僅是對於這個世界的譫妄的恐懼,終究將我驅逐到了山顛。
我們總是從一件緊要的瑣事忙乎到另一件,但結局卻如此虛妄。難道我們誤解了我們的整個生存狀態?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我們一開始生活的前提便是錯誤的?尤其是我們之間的關係,這個世界活動的支點看起來基礎夯實,但說到底是不是不過因為自滿得意、因為內心嚮往家庭生活而產生了一個小漩渦,在洶湧澎湃的湧流表層做徒勞的掙扎,沒有存在的深度,沒有意義?我們是不是終究在自欺欺人?在那些屏氣凝神的窗戶後面的我們,是不是如同芸芸眾生一樣,不過生活在一個夢境中?病態的世界裡的健康人也是病態的。我們倆多數時間過著循規蹈矩的小日子,難得對這個世界有清晰的認識,幾乎沒有明確的意圖。我們倆是病態世界的產物。
但是我們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