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走向滅亡,都會發生蓄奴問題。
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因為封建王朝大多都是內向性經濟,經濟發展主要靠土地流轉,而土地畢竟是有限的,而一旦土地流轉到了一個臨界點,人口內卷就會不可避免。
這些漢人包衣奴,被建奴擄掠後,能夠成為兩黃旗的包衣奴,相比成為其他旗的包衣奴,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產生了某種優越感。
而現在主子們卻要拿他們去換俘,這讓這些包衣奴感覺,主子們要拋棄他們。
被主子拋棄,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對於那些習慣了做奴才、一直以來都在主子面前卑躬屈膝的狗腿子們而言,這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原有的優越感和地位。
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於是只能苦苦哀求主子們,希望主子們能夠大發慈悲,不要將他們當作交換的籌碼。
然而,對於這些包衣奴的反應,豪格卻有著複雜的情感。他一方面對這些包衣奴感到深深地鄙夷——他們沒有骨氣,只會搖尾乞憐;但另一方面,他又意識到這些包衣奴或許可以成為他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
畢竟,這些包衣奴對主子們的瞭解程度遠超其他人,如果能好好利用他們,說不定就能事半功倍呢?想到這裡,豪格心中不禁湧起一絲得意之情。
然而,包衣奴所展現出的主僕深情,在涉及到大清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簡直毫無價值可言。即使一些包衣奴不惜自殘來表演,那些權貴們也依然無動於衷。
多爾袞下達命令,對於被徵召的包衣奴,如果有一人自殘,那麼他的九族將全部受到株連。這一嚴厲懲罰旨在警示所有包衣奴,讓他們明白自殘行為不僅無法改變局面,反而會給自己和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面對多爾袞冷酷無情的旨意,那些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的包衣奴們深信不疑。
他們對重新迴歸大明後的未來,感到無比迷茫和困惑。
這一切都源於大明百姓的艱難處境——即使相比起在大清做包衣,也好不到哪裡去。正是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使得這些包衣,漸漸忘卻了曾經的深仇大恨。
當然,不消滅封建王朝,和普通百姓談家國情懷,怎麼說都是無稽之談。不然在晚清時期,日俄在我華夏,處決同胞時,還有無數吃瓜群眾圍觀。
因為在普通百姓的眼裡,封建王朝是一家之天下,大明是老朱家的天下,大清是愛新覺羅家的天下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