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第1/2頁)
許福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
再說兆惠和富德,這兩路人馬追得很快。我的祖先鄂對和他的朋友‐‐噶岱默特、色提巴爾第,還有色提巴爾第的父親霍集斯,都跟著隊伍上來了。清軍很順利地佔領了喀什噶爾,佔領了葉爾羌,盯著大小和卓不放。前隊參贊大臣明瑞一馬當先,追到了霍斯庫魯克山,漢語叫啥‐‐雙耳山,山的樣子很像耳朵。當時和卓有六千多人馬,守在那個山上。明瑞的前隊是騎兵,只有九百多人。仰著臉朝山上打,一直打了六個小時,把和卓隊伍打敗了,敗得很慘,可是他們還不投降。他們的馬多,打完了又來,打完了又來……那個損失啊!可他們還是抗拒,直到清軍再次把他們打敗……這一仗打死和卓叛軍五百多人,活捉了三百多人。繳獲的駱駝啊、馬匹啊等一些牲畜,有一百多吧。這一戰是很有名的,就叫霍斯庫魯克之戰。總的講,打得很成功,勝利很大。可是大小和卓還是沒捉住,還是讓他們跑了。一直跑到帕米爾的阿爾楚爾山嶺,又在那裡設了埋伏等著清軍。
這時候,富德和鄂對、噶岱默特、色提巴爾第、霍集斯等人,都跟著明瑞上來了。他們商量著把火器營拉上來,用火器營做主力,另外派兩支部隊,一左一右,兩邊包抄上去,一下子把阿爾楚爾山嶺連鍋端了!史書上有記載,這一天是七月初九,清軍三千人馬,再次打敗了和卓叛軍,又殺了和卓軍一千多人,活捉了五十多人。可還是沒有抓到大小和卓。他們帶了很少的一點人馬,拼命地跑。清軍乘勝追擊,死死追在後面不放,一天要追上百十里地,追到了伊希爾庫爾淖爾,今天是叫葉什勒池吧。那地方已經接近巴達克山邊界了。地勢很險要,山很高,都是石頭,懸崖峭壁,淖爾的邊沿上,只能一個人騎著馬走。那真叫險隘呀!霍集佔帶人把守著淖爾隘口,博羅尼都守著山嶺。因為地方很窄,大隊人馬轉不開,清軍只好把大部隊分成小分隊,一個小分隊一個小分隊輪流進攻,從上午打到下午,就是打不下來。和卓拼死抵抗,就是不投降。
富德沒有辦法了,把霍集斯、鄂對等幾個人叫上來,讓他們給叛軍喊話,要跟著和卓跑的群眾投降。結果還真有效果。當天晚上天黑了以後,有好幾千維吾爾同胞,從山上跑下來。他們拉著牲口,馱著行李、家眷,向清軍投降。霍集佔在山上大喊大叫攔阻他們,攔不住。最後他氣壞了,追著殺他們,殺了好多人。結果逃跑的人更多。霍集佔沒辦法了,只好搶了一些馬匹,帶著少數死心塌地的傢伙,跑到淖爾的岸邊,繞過了幾座山峰,跟大和卓會合在一起,逃到巴達克山裡去了。後來清朝政府還在這個地方建了記功碑。
五
大小和卓逃到巴達克山時,身後只有三四百人了。清朝派了使者去交涉,要當地頭領捉拿大小和卓,獻上來有賞錢。最後,當地的頭領素勒坦沙,就把大小和卓殺死了,砍了他們的頭,獻給了清朝。跟他們跑的那些人,全部逃走了。你看看,這個下場,這就是搞分裂搞出來的後果嘛。
引子(3)
分裂這個東西,很壞的,群眾很不喜歡,很多人是糊裡糊塗上了當的。搞分裂是要吃大虧的,那時候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有個現成的例子,你可以看嘛:前蘇聯這個國家,過去多強大,20世紀50年代,咱叫他們是&ldo;老大哥&rdo;,後來咱叫它&ldo;超級大國&rdo;。可是前些年,一下子分裂了,解了體。打那以後,是個啥樣啊?俄羅斯那邊可能好一點,有點老底子嘛,那也比以前差遠了。周圍那些地區窮得一塌糊塗,治安也不好,像車臣那個地方,唉呀,電視上看,真是……沒完沒了地打仗,群眾那叫啥日子嘛!這個情況我看誰心裡都明白。所以,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