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華山佛氣繚繞,見不到一絲妖邪之氣。吳尚道不知從何找起,便直上化城寺。他也知道再以小廝相見人總有不便之處,便買了居士袍服,香袋手珠,搖身成了佛門居士。此時九華山上人來人往,全是僧尼道士,居士信眾,吳居士這身行頭極為普通,混入人群誰也不會多看他一眼。
九華山開山古剎化城寺。此寺為東晉僧人杯渡禪師始建。“化城”之名源出《法華經》,原是釋迦牟尼佛恐弟子在學道的程序中,畏懼路途艱險,為勸誘他們繼續前進而在前方變化出一座城池。化城寺南對芙蓉峰,東為東崖,西臨神光嶺,北倚白雲山,四山環繞如城。此寺周圍星羅棋佈數十個寺庵,參差坐落,香菸繚繞,木魚梆梆,經聲琅琅。
此寺非但是開山祖寺,也是九華山的總叢林。四進大殿,能容千人禮佛。又有眾多別院,據說可容數百人同時掛單。吳尚道來到化城寺山門殿,只見山門殿面寬五間,三間大門,雕樑畫棟,門前石階兩側蹲石獅一對,形態特殊,威嚴畢現。山門石簷柱上還刻有對聯“九華峰前香雲縹渺,化城寺裡花雨繽紛”,“大聖道場同rì月,千秋古剎護東西”。
殿裡兩個知客僧早就麻木了人流如織,只是閉目誦經,時不時欠腰行禮,卻也不知道是對哪個行的。吳尚道找他們沒事,自然信步過了山門殿,裡面又見一處與山門殿同寬的大殿,仰頭一看,殿內頂上有“滿天星斗”藻井。
吳尚道穿殿而過,出了後殿門,眼前豁然開朗,乃是個方圓近千米的大院落,兩旁各有三間配殿,大雄寶殿居中。吳尚道雙手合什,拾階而上進了大殿。大殿頂上居然有三個藻井,前一個“天女散花”,中間為“九龍盤珠”,佛頂上的是“佛光普照”。
熙熙攘攘的信眾在蒲團上頂禮佛像,毫無停歇之時。吳尚道環顧四周,見到幾個和尚,修為卻比白素真高不了多少。在佛門清靜地找個女狐狸jīng,這種事情又不能隨便抓個人問,倒真的很讓吳尚道為難。
正當此時,正殿裡湧來一幫僧人,各個合什急行,眼鼻觀心。這些僧人守住了殿門,只讓出不讓進,不一時便將大殿空了出來。吳尚道自然也在被驅出之列,走到門口時,正好看到外面進來一隊僧人,各個法相莊嚴,修為jīng深。領頭的是一個白鬚老和尚,舉手投足盡顯威儀。
吳尚道看了兩眼,卻在隊中見到一個故人。
苦塵一改白sè袈裟僧袍,穿了一身杏黃僧袍,大紅繪金袈裟,戴了一定繪佛寶冠,手持九環禪杖。更不見他除魔時的猙獰,反倒一臉祥和,頗有高僧姿態。他緊跟在那老僧左後,顯然頗有地位。與他並列的卻是一個年過半百的僧人,其他一眾僧人也鮮有他這樣年輕的。
等他這一隊人過去,後面還跟了一些年輕和尚,各個臉帶凶煞,手提伏魔錫杖,一眼可知都是降魔衛道的護法僧。等護法僧過去,又有一隊佛門居士,穿著海青,搭的是縵衣。
只有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人才能搭衣,吳尚道少了這麼一件行頭自然混不進去。如此之多的法僧聚集一堂,恐怕多半是應對即將到來的交運一事。吳尚道見了苦塵自然沒有欣喜之情,跟那和尚去打聽妖怪的事,簡直是自討沒趣。
當晚化城寺便貼出了告示,明年適逢交運初年,本寺將閉寺一年以應天命。隨著化城寺做出了表態,九華山上所有的寺庵都紛紛貼出了告示,勸誡香客信眾在家誠心苦修。隨之往後便是清山,非但是普通香客,就是修為不足的正道人士也被勒令及早離去,免得白白丟了xìng命。
吳尚道和一干居士混在一起,時常從葫蘆裡取幾粒丹丸出來隨緣。如此既不張揚,又讓人覺得他不是菜鳥新嫩,自然也就沒有被驅逐之虞。他又早出晚歸,從九大主峰寺開始排查,旁人還道他格外虔誠。
只是排查下來卻如大海尋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