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荊州借船 (第1/3頁)
血色中華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啟四年三月六日,大明南方大部分地方氣溫已都開始回升,冬日的小尾巴這就快趁人不注意悄悄溜掉了。
晌午時分,湖廣佈政使司下屬的荊州府城外官道上,有一支數千人的官軍隊伍正在行進,隊伍速度很快,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到達荊州城下。
“老傅,荊州衛來人了,你先帶隊隨荊州衛的人去荊州港口附近紮營,咱們今天就在荊州休息不走了,明天一早再走。我先去荊州城找當地官員商量一下運兵船的問題,隊伍就先交給你了。”
對此次出征擔任隊伍二把手的威海衛鎮撫傅雷說完話,龐帥就帶著幾名錦衣衛和十幾號近衛打馬就向荊州城而去。
事先有夜不收帶著公函提前通知報備,荊州府的千戶所早已提前派人等候在城外,看見威海衛大軍來到後,幾名負責接待的荊州衛所軍士便策馬而來與威海衛進行了簡單的交流與查勘檢驗身份後,轉身引導大軍前往已選好的地方紮營。
荊州,又稱“江陵”,有古文曰:“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六個朝代、三十四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多達一百三十八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在荊州吟詩作賦留下墨寶。荊州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歷史上“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都發生在這裡。荊州城地處連東西貫南北的交通要塞,歷來均為兵家必爭之地,龐帥既然要路過這裡,自然也要來看一看,接受一下歷史的薰陶,緬懷一下先賢。
策馬經過荊州城門口,在守門的軍士驗證了身份之後,龐帥便帶人穿門而過,騎行在城內的道路上,向城內的知府府衙而去。
雖然四川和貴州的叛亂已發生多年,但是荊州城並沒有受到臨省叛亂的波及,熱鬧依舊。
龐帥一行人騎馬行走於街道上,眼見得滿街皆是織紙畫、景德瓷、茶、絲綢之類的商品,反正大街上皆是買賣生意之輩,討價還價甚是熱鬧。街道兩邊便是茶樓,酒館,商鋪和老藥鋪等各種營生鋪子。街道上的行人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眾人繼續往前深入時路過一座石木混搭的大橋,橋頭兩側也盡是一些攤販和遊客,貨攤上擺有針線、梳子、剪刀等雜貨,還有一個持著幡給人看相算命的半仙來回遊走,找尋有緣人。橋面上的諸多行人遊客大都駐足扶著橋兩側的欄杆,有的指著遠方的景色說說笑笑,有的則俯頭仔細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也有的也只是單純的互相開玩笑打打鬧鬧。橋中間則是有些騎馬的,有坐轎的,有挑擔的,有推獨輪車的,還有用馬車牛車拉貨的,好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
瀏覽了一路的的荊州城大好風光之後,在經過錦衣衛穿著打扮的手下開路後,龐帥帶眾人也一路快速的來到了荊州府知府衙門。
衙門口,一名近衛下馬上前遞上威海衛都指揮使龐帥的名貼,在知府衙門門前執更守衛的衙役看見一身都指揮使著裝的龐帥,不敢怠慢,連忙上前收起名貼轉身跑回府衙內通報傳信。不一會,一名師爺打扮的人陪同剛才前去報信的衙役一起來到府衙門口。
“不知龐大人親自前來,有失遠迎,學生杜學義,在此有禮了,請龐大人恕罪!”師爺杜學義邊說便拱手行禮。
“無妨,免禮!”
“龐大人,請跟我來,我家大人正與荊州府都指揮使黎大人商量要事,不便前來相迎,請望海涵!”
龐帥也是無語,明朝自土木堡之役之後,文官集團徹底壓制住了勳貴武官集團。雖然紙面上是還說著文武同級,但是現實情況是武官見文官後自降一級,以下屬之禮以待文官。有時候低一級的文官甚至都不甩比自己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