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3/5頁)
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性,如果有短平快的科研專案可以做、資本家是不會投資那些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看到好處的基礎科研的。何況哪怕二十年後見效了,也不一定就是當初投資的那位資本家獲益,可能是全社會甚至全人類都共同受益了。”
費莉蘿總結了一句,自顧自先喝了一口香檳,等顧莫傑先消化一下,然後才繼續往下說。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不符合資本逐利的本性——很容易理解。
“比如在高溫氣冷堆氦氣輪機技術上,在輕核聚變反應堆技術上,這幾個領域,中國如今的科研進度都比美國快,尤其是輕核聚變反應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述那兩點——中國可以依靠調控和強大的中央財政,集中力量堆這些要二三十年後才能克盡全功的技術,而美國不行,每一屆政府都必須為了自己任期內的政績尋找短平快。
可是,除了這幾點之外,在人工智慧和其他大多數需要多年積累的領域,美國的科研速度依然超過中國。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有一套嚴謹的慈善捐款抵稅法案——這套法案,讓很多大資本家、大財團不得不把‘反正不捐掉也不可能拿在自己手上’的那部分利潤,捐給了大量的基礎科研機構,是這些錢,支援了美國基礎科研的輝煌。
而現在。因為有‘所有抵稅捐助都必須用在美國國內’這條法律卡著,所以這些錢不會流出去,如果我們推演一下:要是哪一天這條法律被撤了,首先可以看到什麼?會看到大量美籍猶太財團的捐資流向以色列,美國國內的科研捐助急劇下滑,然後美國政府不得不收緊公益捐贈的抵稅。從而讓整個基礎科研行業的現金注入枯竭……那樣,可就是從根子上重創了美國基礎科學研究的長遠發展。”
顧莫傑徹底震驚了,他不得不承認,他沒有費莉蘿想得這麼深遠,推演得如此透徹。
當然,費莉蘿肯定也不是靠自己的,畢竟顧莫傑如今在美國也算是家大業大,律師團隊什麼的好歹也算是一個智庫了。費莉蘿不過是匯總了智庫的全部分析,最後統籌一番到顧莫傑這兒來彙報。
不過考慮到這只是一個23歲的纖弱妹子。能做到如此,已經是同齡人無法想象的了——別的同級妹子,還剛剛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怎麼寫起訴書呢。
費莉蘿引述的這段論證,核心思想就是一個:美國的這些大資本家,並不是真心想要投資基礎科研、公益性科研。
而是因為:“如果他們不投在這種領域,這錢也拿不到自己手上,只有另外兩種更壞的結果”。
第一種,是被美國政府徵稅徵走。然後因為美國政府是民選的,必須討好選民。這些錢基本上就會用來改善窮人的民生和社會福利了。
第二種,是留在自己手上,由資本家自己交給那些改善民生福利的基金會——但是這麼做的人很少。以為美國政府已經比較透明瞭,稅款被貪…腐的很少,把錢作為納稅交給政府去做改善名聲的好事,並不會比資本家自己的慈善基金會做好事效率低。
資本家之所以要捐款。自然是希望錢用在那些“如果給了政府、以政府的短視肯定不會去做的大事”上。
其實分析一下比爾蓋茨乃至後來扎克伯格的那些裸捐,看上去很美,動輒都說等自己死後,把數百億美元的家產統統捐了——
但是仔細看一下,他們捐的時候。都是捐給那些“罕見病診療方法與藥物研究”啦,或者“基礎教育設施改善與可汗學院”,要麼就是“天體物理與其他基礎科學研究”之類的專案上。
概括地說,資本家是在用捐款這種手段,確保自己的錢花在“讓人人機會均等、讓人人在起跑線上平等”這一目標上。而不是花在“有些人因為自己的懶惰,明明生出來的時候有機會富起來,他卻偏偏自甘墮落地變窮”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