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2/5頁)
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先說說你對線上教育模式對傳統基礎教育的影響吧。或者說,你覺得你現在在影片網站上推廣的這種模式,還有什麼可以繼續改進、與網際網路新技術結合的地方。我不要看四平八穩的材料,只想聽最切中時弊的問題。”
顧莫傑隨便掃了幾眼薩爾曼可汗的企劃書,然後把那薄薄的幾頁紙丟在茶几上,敲著指頭詢問。
他需要確認可汗有乾貨,值得他每年投資幾百萬去做這個事情。
可汗也不拿捏,直接就說了:
“我覺得吧,影片授課,我算不上首創——我給我表妹用影片教中學數學的時候,麻省理工本身就有線上的免費影片數學課。但是結果事實證明麻省理工的課不如我的播放量佔優,這說明他們的課程模式設定有問題。
我不是搞教育專業出身的,知道自己的實力。如果單論教學能力,我肯定不如麻省理工那些教授。在面對面的互動授課情況下,他們的教學質量當然會超過我。而現在在影片課領域被我反超了,那隻能說明他們對影片技術的應用上,沒有揚長避短。”
顧莫傑給了一個鼓勵的眼神:“繼續說下去。”
可汗喝了口櫻桃汁,繼續說:“首先,傳統影片授課的最大缺陷,就是完全側重於‘教’,而非側重於‘學’——那東西是站在授課教師的角度上安排的,不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安排的。老師說了,就天然覺得學生懂了。哪怕實際上學生沒懂,面對一個錄好的影片也沒法發問、提出質疑、提出討論,只能照搬接受。
當然,影片教學也有比普通教學節省成本的地方。除了可以讓一個老師的教學成果被無數倍地複製、讓更多學生聽到之外,它還可以確保重複聽、選擇性聽。走神了、或者一次沒聽懂的內容,學生可以把進度條往回拉。重複多聽幾遍,多少也能加深一些印象,有助於掌握。
我摸索的這套影片課程技術,已經不同於youtube上曾經的簡單播放了,而是充分結合了您和傑夫辛頓教授聯合發掘的‘深度學習演算法’——我的影片內容推送是帶有一定的智慧性與學習性的,設定了相對複雜的多個影片樹狀與網狀交叉推送結構。
打個比方,一個知識點,如果學生沒學懂,在做影片最後留的習題時答錯了。那麼我會讓學生點選其錯誤的症狀——比如正確答案是a,而他選擇了b,那麼我就會跳轉到一段‘b為什麼是錯的、你之所以會選這個錯誤選項,是因為哪一個知識點掌握得不紮實’的小影片上。同理如果他錯選的是c,那麼也會另外跳到一段解說影片上。
為了實現這些目的,我的公開課影片都比較短小。我不會和麻省理工或者哈佛商學院的課那樣,非要設定成一個影片長達45分鐘甚至1小時,作為一堂課。我的一堂課也許只有15分鐘到20分鐘。但是足夠把兩三個小知識點講透徹,最後留習題。全部做對了就沒必要再聽。做錯了那就選擇性跳轉到你之所以錯的那部分。
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讓學生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他們還不懂的東西上面。而不是無論他掌握到了何種程度,都得浪費時間把45分鐘一堂的課從第一分鐘聽到最後一分鐘——那是在浪費學生的生命。”
從平鋪直敘的流水賬式影片,變成根據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推送,這裡面的智慧上升程度。可不是外行人所看到的那一星半點。
對於可汗的推演,顧莫傑立刻感受到了這個技術設想背後的巨大前景。
或許後世的網友,對於大資料和雲端計算應用氾濫時代的“猜你喜歡”、“同好作品推送”之類的功能見得太多了,覺得這些都沒什麼難的。連某點都會推個同,連那些專做盜…版的瀏覽器都會打出“給的再多、不如懂我”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