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3/5頁)
雲長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給氣瘋了,當然,這個氣瘋了是李顯想的,實際上武后依舊穩得住,只不過看向太子的目光更加冷了而已。
而作為皇帝,李治對這種情況卻視而不見,沒有依照朝臣們的建議去壓制武后,也沒有斥責這些朝臣,他似乎打定主意要兩不相幫了。
李顯每次從宮裡聽到這種訊息,回頭就來跟鄭玘八卦。
鄭玘對此的評價是:太子坐不住了。
李顯覺得他也算是理解太子了,畢竟李治因為身體不好,早就開始讓太子監國了,如果是在別的朝代,太子距離登基也不遠了,謹慎一點的太子雖然監國也還會將各種政務報給皇父知曉,野心大一點的就直接架空皇父,等時機一到就逼皇父退位了。
結果到了李弘這裡,苦逼的遇到了一個比爹還兇殘的媽,頭山兩座大山,雖然說是太子建國,但是實際上政事大多還是武后在做決定,李弘今年已經十七歲了,也娶了太子妃了,各種意義上來說都算是個大人了,更何況他還經常受到各種朝臣的讚揚。
李弘也是想做出功績來的,這個時期的少年,就算是再怎麼沉穩也有一顆想要好好表現的心。作為太子,李弘自然是認為後宮不得干政的,可是他媽太厲害,他又不能直接扳倒武后,因為有武后,他才是嫡長子,這個太子之位才更加名正言順一些。
好不容易找到了這麼一個日食的機會,太子立刻開始佈置發難了。太子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請他媽回去好好管理後宮就可以了,政事交給他就行了。
接下來的幾天正如鄭玘所說,朝堂之上簡直是一片血雨腥風。
今天這個貪汙被御史參了,明天那個違法又被參了,一開始還是小打小鬧,折騰的都是下面的小蝦米,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兩邊撕紅了眼,就連西臺侍郎,換個習慣的說法就是門下省侍郎,刑部尚書這種要職都被卷進去了。
因為證據確鑿,這兩位肯定是倒了大黴,然後空出來的位置自然是讓大家都紅了眼。因為是要職不能缺人,所以李治快刀斬亂麻,先是以範陽郡公盧承慶為刑部尚書,而後以李敬玄西臺侍郎,兼太子右中護、同東西臺三品。
這兩個人,李顯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是鄭玘知道,盧承慶因與許敬宗交好,也能算是武后黨羽,而李敬玄……當年可是李治侍讀,所以這位嚴格來說是忠於且只忠於皇帝的。
而皇帝……是站在太子一邊的。
這樣一場交鋒看起來似乎是勢均力敵,但是李敬玄的授官重點不在西臺侍郎,而在同東西臺三品意味著……拜相,李敬玄他是宰相了!
李顯每天看著邸報跟看熱鬧似的,不過說起來,要不是鄭玘給他解釋的明白,估計他也看不懂這內容。
結果看著看著熱鬧,他發現這場熱鬧把他也給卷進去了。對於李敬玄拜相,武后出手也十分果斷:她要把兩個兒子也塞進去。
於是李顯就接到了一份委任狀,加封為揚州刺史,瀛州牧,虢州都督。
李顯:……
作者有話要說: 說明一下,李敬玄和盧承慶的升遷時間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於是……以上是我胡謅,當然這兩個人的官職是肯定的,也是在總章二年升遷的xd
29、插pter29 鄭卿才德兼備,……
李顯看著手裡的聖旨簡直是要崩潰了,雖然唐朝的聖旨的確推翻了他對聖旨的印象,上面那一連串的官員簽名都讓他舉得有點眼暈,但是最讓他不安的還是聖旨的內容。
揚州刺史,瀛州牧,虢州都督,這三個職位都是比較有實權的職位,問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