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僰道 (第2/2頁)
花花家的太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自為他斟酒,向他致以敬意。
劉璋的話讓他感覺愈發的虧欠,好不容易做成一件狐白裘,本想撈點功勞充充門面,沒想到欠下的債越來越多。
這次出征南中,他慷然出席,領下了先鋒的位置,打算這次一定要立些功勳,做出一番成績,報答他的明公。
沒有做過多的思索,婁髮指揮起手下士卒搭建營寨,雖然有曲長、屯長等人的協助指揮,但有些事他還是需要過一遍,作為統帥,必須詳細的瞭解所立營寨的情況。
他沒有領著手下士卒進僰道縣城駐守,城中狹小,帶兩千人進去太過擁擠了,更何況不日等他的明公一到,他就要帶著手下部曲跟著一起南下了。
駐守在僰道城外,和僰道縣可以形成犄角之勢,也方便大眾隨時動身。
-----------------
“明公寬仁,天下無二。”王商不知道自己說了多少次這樣的話,對於劉璋的德行,他是愈來愈欽佩了。
好多次他都在心裡慶幸選了劉璋出任益州牧,而不是府裡年長的三公子劉瑁,相比酷似其父的劉瑁,劉璋才是上上之選。
這裡他又不由想起了率先提議推舉劉璋的趙韙,趙韙雖是腹有鱗甲,但是看起來也還是有鄉土之情,知道劉璋出任益州牧,對蜀地是件好事。
“王卿不必如此,殺人活人,當然還是少殺慎殺好些。”劉璋客氣了一下,對於王商的稱讚他都快免疫了。
這次會面王商是來和他商議巴郡反叛的那些大族的處理。
按理律例,劉璋身為朝廷指認的益州牧,巴郡大族起兵一事,是謀逆的大罪,謀反竄逆者,不止要被斬立決,還要被滅三族。
但劉璋卻放棄了誅殺這些叛逆三族,一是為了顯示他的寬仁,二是如今天下大亂,一方諸侯手下的人口至關重要。
巴郡謀逆起事的大族和一些小族,三族的人口加起來有數千人之多,一口氣殺個幾千人,太過了。
想了想,劉璋補充了一句,不該留的後患他是不會留的。
“說雖如此,該殺的還是得殺,不然不足以明律令,如謝、白、楊三家中實實在在參與了謀逆的,在梁平對壘過官兵的,一律問斬。”
“另外剩下的人都遷往汶川郡,按遠近關係拆分開來,不使他們有聯合的機會,分屬到各縣,在各縣屯田,子孫後代,非令不得遷徙。”
“自當如此。”王商拱手應下,劉璋的處理已經夠寬大了,他自是不會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