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革軍 (第1/4頁)
三流手殘小作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西伯侯聆聽了衛央那滔滔不絕、富有智慧與見地的演講之後,他對衛央的尊重和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本,西伯侯對衛央的瞭解僅限於自己兒子伯邑考寄回的書信,這些書信中,衛央與另一人對西岐問題的深入分析和獨到見解,字字珠璣,猶如金石之言,令人讚歎不已。然而,西伯侯心中仍有所保留,畢竟他見過太多滿腹經綸卻脫離實際的書呆子。然而,衛央的演講徹底顛覆了他的看法,他看到了衛央的實際能力與見識,他的智慧與見解不僅深入淺出,而且切中要害,令人信服。因此,西伯侯對衛央更加重視。
衛央的見解深刻且獨到,西伯侯作為身居高位的人,卻對普通百姓的心理有著深刻的認識。他理解,當百姓擁有土地和房屋,不再為生計擔憂時,他們便會開始追求權力和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甚至可能不惜一切。
因此,衛央建議伯邑考利用這次安撫戰死士兵的機會,將爵位賜予那些家境富裕、衣食無憂的小戶人家。這樣的舉措,不僅能穩定人心,還能讓他們對西伯侯忠心耿耿。想象一下,如果未來再有戰事,這些家庭會比任何人都更加英勇地投入戰鬥。
西伯侯深信,只要堅持這種策略,西岐不僅能迅速恢復實力,還會變得更加強大。這種策略不僅能夠增強西岐的軍事力量,還能夠提高百姓的忠誠度,實現國家的穩定和強大的戰力。
西伯侯真心的對著衛央,施了一禮,發自內心的說道:
“先生果然大才!西岐能得先生,真乃得天之幸呀!”
衛央躲開了西伯侯的禮,他搖了搖頭,對西伯侯道:
“在下獻策不過是當這幾日的酒錢,在下還沒打算出仕西岐。”
西伯侯有點不解的看著衛央,明明已經獻策,為何又不願出士,但西伯候還是正色道:
“是我失禮了,待幾日後祭魂儀式結束後,在下必以上卿之禮,請先生出山。”
衛央搖了搖頭,知道西伯侯誤會了,他說道:
“非在下並非是圖名,而是時機未到,在下還不願出仕。”
西伯侯也起了好奇心,他與衛央分席而坐,請教道:
“請先生教我!”
衛央也正衣而坐,他嚴肅的對著西伯侯說道:
“侯爺可知當今天下何方兵馬最多?”
“東域。”
“不錯,東域最多,南疆次之,西岐再次之,而大商兵力最少。”
“然在下再問候爺,何方戰力最強。”
西伯侯思考一下,就答道:
“大商最強,東域次之,西岐再次之。”
“侯爺,如今西岐可戰之兵幾何?”
“二十萬到三十萬。”
“那南疆可戰之兵幾何?”
“七十餘萬!”
“東域可戰之兵幾何?”
“八十萬至九十萬!”
“大商幾何?”
“五十萬!”
“那如果侯爺,西岐兵伐南疆,可能勝?”
“必勝。”
“大商伐東域呢?”
“必勝”
西伯侯有些明悟,衛央繼續說道:
“東域地大物博,物富民豐,三代東伯侯積極向外擴充套件,徵東夷,東胡,犬戎,故而東域諸侯國既喜兵好鬥,東域更有銅鐵之礦,好馬良駒。東伯候一人有近七十萬的可戰之兵,可謂兵強馬壯。”
“而反觀大商,自商王受登位,以重典武力回收兵權,更是裁了幾十萬過四十五歲的老卒,不足十五的幼卒,更實行全民兵役制,凡過十五就需要參軍入伍三年,三年後強者入軍籍,弱者退伍。”
“侯爺,只知大商現只有五十餘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