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那些年的人才選拔制度(五) (第1/2頁)
騙子走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這則故事最初的出處來源於蘇轍為蘇軾寫的墓誌銘。】 突然被點名的蘇轍茫然抬頭,他什麼時候替他哥寫過墓誌銘了? 【說到蘇轍,人們往往便會忽略了他,其實他也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人,只是沒有其兄長那麼震古爍今罷了!甚至他們的父親蘇洵才華也並不差,他們父子三人合稱“三蘇”,並佔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 【可在當時乃至在後世,由於蘇軾極高的知名度,以至於讓很多人只聞蘇軾,不聞蘇洵、蘇轍。】 【但是,這不打緊,他們哥倆的感情那是絲毫沒有受影響,那就一個好啊!蘇軾在後來的宦海浮沉中一路被貶,而蘇轍麼一生都在致力於撈人,為其兄一路幹到宰相之位,可謂是最強扶哥魔。】 彼時還年輕的蘇軾蘇轍正在舉杯暢飲,聽得天幕如此說,不免都陷入了沉默。 蘇軾:我以後會拖累弟弟至此麼? 蘇轍:我哥未來這麼慘的嗎? 【有那麼一天,蘇轍收到蘇軾的來信,請求在他死後為其寫一則墓誌銘,用來紀念他。】 【蘇轍哪有不應之理,於是就這麼寫道:“嘉佑二年,歐陽文忠公考試禮部進士,疾時文之詭異,思有以救之。梅聖俞時與其事,得公《論刑賞》,以示文忠。文忠驚喜,以為異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為,子固,文忠門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 【蘇轍如此之寫不要緊,要緊的是這篇墓誌銘就此流傳了下來啊,並讓人浮想翩翩,尤其是蘇軾的粉絲團,那叫一個堅信不疑啊!】 咦!難道不是如此嗎? 深深為蘇軾折服,視他為偶像的人們,不由的驚訝出聲。 【其實啊!理智想想,蘇轍是什麼人?那是蘇軾親密無間的弟弟啊!那哥倆感情好啊!他寫文稍加吹捧一下不是很正常的麼!利用一下春秋筆法,斷章取義的將蘇軾的人生粉飾了下,如此而已。】 【可耐不住蘇軾光芒太盛,一傳十,十傳百,傳著傳著就變樣了,再兼之民間蘇軾的粉絲那叫一個多,對於其中的諸多疑點,那是選擇性的忽視啊!】 怪他咯! 蘇轍囧然摸鼻,且不說他現在還沒寫過這篇墓誌銘,但是他想他日後若真要寫,稍加誇一下他哥,也很正常的吧! 【當然關於這件事的真實性其實無從考究,但是細究諸多文獻,安安還是有理由懷疑其中的真實性,當然這種八卦麼都是信者則有,不信則無,端看諸位的偏向了。】 北宋年間,曾鞏頗感無語,誇蘇軾就誇蘇軾,幹嘛扯他啊! 【好了,我們說回科舉制,宋朝的考試是要糊名的,然就算糊名,其筆跡是不變的啊,相熟的考官一眼便能認出來,為了杜絕這一現象,宋朝設定了謄錄院,殿試卷子一律派專人抄錄,然後試官審閱,此後省試、發解試也次第推行謄錄制度。】 【說白了就是派專人抄寫,讓考官們無從徇私,而且為了杜絕科場舞弊,實行嚴格的搜身之法,並設定了衛兵進行巡行監視。】 【這種方法初期還是挺有效果的,但是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種方法在後期就越發不行了。】 【對此,安安不得不感嘆,作弊這種行為啊!從古至今,都不能避免啊!哪怕是現在,仍有不少人挖空心思的作弊以求得一個好成績。也由此可見一個主考官的重要性,主考官公正嚴明,那麼舞弊之事便能避免不少。】 秦皇漢武唐宗等帝王若有所思,如此看來,主考官至關重要啊! 【相比於唐朝,宋代在考試內容上也做了較大的改變,那就是加強了科舉考試中策論的地位和重要性。這不得不說是有賴於王安石的改革了。】 天幕的突然點名,讓王安石一愣,他的改革成功了嗎? 【科舉只設進士一科,將原來的明經、學究等科都撤消併入進士科;廢除詩賦、帖經墨義考試,改試經義、論、策;殿試僅試策一道。】 【王安石的改革幾經沉浮,他進一步完善了從人才培養、考試、到錄用選用、任用的整個過程,也為明清時期的八股文打下了基礎。】 所以變法到底成功了沒有? 王安石依舊在思索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