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機易山 (第2/2頁)
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得意,示意張嶷說下去。
“我在呂宋生活多年,歷經苦楚,終於探聽到其中真正原因。”
“原來島上有一座機易山,一歲能產黃金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兩,正是有這麼一個大寶貝,所以紅毛人、倭人、土人才為這呂宋爭鬥不休!可是我們煌煌天朝,有恁多海商到了彼處,卻還沒弄清其中真正緣由!”
“噗!”王文龍正在喝茶,聞言差點一口茶水噴回碗裡。
這說的什麼玩意兒?
一年能產黃金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兩是什麼概念?
萬曆年間全國收稅總額換算成白銀才四千多萬兩,刨去實物稅收實際貨幣稅三百一十萬兩,按照明代一兩黃金可以兌換五兩白銀的比例。照這貨所說光是呂宋那什麼機易山一年的產值就相當於八十萬兩白銀,比得上大明全國貨幣稅收的四分之一。
這是呂宋嗎?
南美那幾個大銀礦開足馬力說都不能有這產量!
而在王文龍的目瞪口呆中,張嶷還在吹噓。
“那呂宋紅毛人並不知道鍊金銀的妙法,我觀光是他們丟下來的礦尾,拿回大明也都是一等一的金銀礦石了。”
越聽越不靠譜,王文龍已經完全確定這貨就是個騙子。
可是大明人士卻沒有這樣的見識,他們根本不知道呂宋貿易的白銀都是西班牙人從南美洲的大銀礦運來的,在張嶷的引導之下大家也都奇怪起來,呂宋一個小小的地方,為什麼有使不完的銀子,可以購買下大明那麼多珍貴貨物。
聽說這樣一座神奇的寶山存在,不光是正廳中的一眾客人,就是隔著一道屏風的女客那邊也暫停了交談,都好奇地聽著張嶷的敘述。
“機易山佔地廣闊,據我觀察,若是用咱們大明工匠的本事,在那山上至少還能開出十幾條礦脈,每一條都比現在紅毛人開的礦所產要豐富,那等好的一個膏鬻之地就這般被浪費,實在是可惜!若是我們大明準備船隻、人工、資本前往貿易淘取,怕不是一年能掙幾十萬兩金銀!”
“是以我探聽到如此訊息,便連忙趕回大明,此次回來是有意組織一批人力物力前去呂宋淘金的。”
王文龍腦子轉速飛快,聽到張嶷最後居然想要組織一批人去呂宋淘金,王文龍終於想起來這貨是誰了。
這張嶷不就是萬曆末年造成幾萬人被屠殺慘案的那個大騙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