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趣的,最無聊的事情他也會覺得好玩。成人卻常常感到生活的枯燥和空虛,渴望快樂的心還在,但童心卻失去了。
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有的願望都能滿足,他就會永遠是孩子,或者是上帝。但事實上,所有的人都要成為大人,而不會成為上帝。他們已由渴望成為上帝,變成需要一個上帝。即使是一個最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他的內心深處也必懷有這樣一個願望—————有一個可供自己依靠的無所不能者。從這個意義上講,成人也是一個孩子,所不同的只是,孩子在實際生活上需要大人呵護,在幻想中卻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宰。大人在實際生活中依靠的是自己,在心靈上卻需要一個萬能者
成人心靈的脆弱在於他時刻要以強者的面目出現,他的強者意識越強化,他心靈的脆弱程度就越向深處延伸。
孩子做什麼厭倦了,可以有大人替他做,成人就只有靠自己。
孩子希望所有的願望都能得到滿足,大人卻只要求滿足最迫切的願望,而且,孩子和大人慾望的物件也不相同。
在某些方面,成人要更為敏感,更為脆弱,更容易受傷。
成人不再幻想,不是因為幻想有什麼不好,而是認識到幻想的虛妄
童年是唯一沒有受到思想毒害的時期,因而當我們回憶它時,總是充滿了留戀和嚮往。而人生的其他時期,卻總是摻雜進一些陰鬱的、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感覺。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疾病與健康
疾病與健康
只有當各種心理和生理的不適來臨時,人才會認識到時間的鐵的無情,才會加倍留戀曾經的頭腦清晰,身體健康的日子。
每一個成人都是一個潛在的精神病患者,當人對外界的打擊無法承受時,症狀就發作了。如暴怒,大喊大叫,呆滯無語,哭笑無常等,都可視作精神病症發作的表現。如某種症狀反覆出現,便說明人已由潛在的精神病患者,外顯為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由於精神病患者的每次發作,都是對外界壓力的減輕和釋放,因而,在發作時,患者會體驗到一種發洩的*,以及近於極致的幸福和滿足,這種*和滿足又會成為下次發作的誘因。同時,每次發作後,理智都恢復正常,對發作的記憶所造成的心理負擔,又成為新的發作的來源。所以,大多數精神病患者平時都沉默寡言,不願與人交談。此時,若有人主動和他們說話,壓抑就會在交談中得到緩釋。
正常人也有想讓自己發瘋的時候,這樣,他就可以無拘無束的發洩自己,而不必去顧及平時總也忘不了的自尊。這樣,就可以忘記人世間所有的煩惱,忘記一個正常人所要承擔的一切。這樣,就再也沒有人能傷害他,人們不會和一個瘋子計較。瘋子在旁觀者看來是不幸的,可做為瘋者本身,卻可以整日沉在天堂般的快樂裡。
即使是一個健康的人,他也不可能毫無疾病,絕對健康的人是沒有的。生活的勞碌奔波,使人感覺不到輕微的病痛和身體的不適,一旦安適下來,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呆出病來了。其實,那病早就潛藏在你的體內,只是在你忙碌時,意識投放到外界上,忽略了自身。而當意識轉向自身時,機體便變得敏感起來,不僅能覺察出真正的病,也能想出許多病來。
疼痛在沒有超過人的承受能力時,只是一種潛在的痛苦,別人是看不到的。這也是造成只有自己身體不好,別人都健康這樣一種錯覺的原因。
通常,人們是不與別人談論病的,只有比較親近的人才願意談起,但一談起,就敞開自己了。
疾病與死亡一樣,都是人不可避免的,所不同的是,死亡等在人生的終點,疾病則存在於人生的過程之中。但疾病和死亡並不一定有著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