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那個時候,便是咱大展神威的機會了! (第1/2頁)
江無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什麼要說拋開事實不談呢。
因為空印桉的最大事實,就是地方政府的官員,違反了明朝制定的稅收規則。
雖然這種稅收規則是一種並不合理的規則。
在朱元章看來,預設可以違反規則,“隨意變通”,卻是更大的危害。
今日這些臣子,可以因為無法實施這個政策,便私下更改。
那明天是不是,就敢在其他方面也欺瞞皇帝了?
那後天是不是,就敢造反了?
造反的膽子可能是沒有,但對皇帝的命令陽奉陰違,搜刮百姓的膽子,卻是很大。
作為平民造反起家的朱元章,並不認為官僚、士大夫是帝國維繫的政治基本盤。
而是認為,讓人們吃飽,才是不造反的關鍵。
鄭士利駁斥朱元章大搞空印桉的四點原因,都觸怒了朱元章的逆鱗。
第一點,空印的實際危害不大。
相比於空印的實際危害,朱元章更在意的是:
若是什麼事情都能如此操作,揹著皇帝在私下裡形成潛規則,總歸會有危害大明事情存在。
第二點,空印是由來已久的權宜之計。
朱元章本就是元末朝廷迫害的物件。
對元末的官員,大抵是十分痛恨的。
繼承迫害朱元章家族衰亡朝廷的潛規則,朱元章不生氣才怪!
第三點,國家立法,先法後懲。
第四代,養士很難,需要珍惜。
和宋朝不同,朱元章似乎是從來就沒有想過和士族共天下。
洪武朝的官員,除了科舉考試外。
其他的官員多出於國家開辦的學校——國子監。
甚至,相比起有著家族牽掛計程車族,朱元章更期望,國子監中少有牽掛的人,外出做官。
朱元章在金鑾殿上發完脾氣,突然有嚷嚷著要小太監去取一本書。
周易在觀止堂中,檢視著腦內的監控,心中疑惑:
“是要取哪本書呢?”
不多時,小太監拿過來了一本薄薄的書冊。
周易看著有點兒眼熟。
等朱元章翻了幾頁。
周易才恍然,這本書,正是周易前些天在大殿上送給朱元章的《論大明律應與時俱進。
雖然那時候朱元章看著這本書,愛搭不理的。
但朱元章總算是記住了一個書名,到了需要時候,真能翻出來。
周易看著朱元章的動作。
便知道,用不了幾個時辰,皇城裡的太監,便要來到觀止堂,拜訪周易,再請他金殿召對了。
果然如周易所料,不出一個時辰。
宮裡面果然來了太監上門傳旨,請周易上金殿召對。
周易還如往常一樣用足了銀子,在太監口中走了一個打探皇帝為何召見原因的流程。
皇城,金鑾殿。
周易走到金鑾殿時,能夠明顯感覺得出,現在的朱元章,和去年的朱元章,有著很大的不同。
從眼眸到行為舉止,無不透露著一種瘋狂。
朱元章看著周易走進他的視線裡面,拿出了鄭士利的奏疏,和《論大明律應與時俱進,讓小太監遞給周易觀看。
周易看完之後,點了點頭,和朱元章說了他的理解——當然,是假託逝去的父親的名義。
周易認為,大明律中的條款應當每過幾年都有一次修訂。
若是認為“空印”實在可惡。
不如圍繞著地方政府的大印管理,多想想,可能存在的犯法情況。
並提前在大明律中表明。
周易同時還向朱元章推薦他的活字印刷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