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雲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3)出任軍職
宦官出任軍職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出任監軍;二是直接出任軍職,這在唐、宋、明諸朝表現得都很突出。唐代宦官多有充任監軍使、觀容軍使及典掌左右神策軍、南衙十六衛禁軍者。監軍使是唐代宦官所擔任的最重要的軍事使職,其目的是用來監視率軍出征的將帥。至唐朝後期,天下諸道凡有兵馬處莫不設監軍。觀軍容使的設定始於唐肅宗時期的權閹魚朝恩,後來漸漸普遍,但其名分職權均高於監軍使,以至於唐朝後期竟以&ldo;軍容&rdo;作為對權閹的尊稱。
神策軍的設立始於天寶年間,原為戍邊部隊,與宦官無甚關係。唐肅宗時,以宦官魚朝恩監神策軍。魚朝恩被殺後,宦官不再典領其軍。唐德宗建中年間,奉命討伐叛軍的涇源節度使在出征途中,突然反戈進攻長安,史稱&ldo;涇源兵變&rdo;。唐德宗面對兵臨城下的局面,慌忙召集禁軍禦敵,但禁軍平日缺乏訓練,早已奔逃一空,德宗無奈之下也只得棄城逃跑。兵變鎮壓後,唐德宗回到京城,罷除了原先的禁軍將領,由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分別統領左、右神策軍,並對神策軍進一步擴充與完善,使之成為保衛京城的主要武裝力量。由此而至唐末,宦官典領左右神策軍遂成定製。左、右神策軍中尉與把持中樞機要政務的兩樞密使,時人並稱為&ldo;四貴&rdo;。
唐代還有南衙十六衛的設定。唐承隋制,設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合稱&ldo;十六衛&rdo;。十六衛儘管兵權並不甚重,但因其官品較高,遂成為宦官極力爭取的物件及常見的升轉之階。餘華青在其所著《中國宦官制度史》中,曾列舉兩唐書《宦官傳》中所載宦官出任十六衛軍職的資料,計有魚弘志、吐突承璀、劉貞亮、俱文珍、駱奉先、仇世良、孫榮義、馬存亮、宋守義、楊復恭、田令孜、高力士、程元振、魚朝恩、楊志廉、楊思助等1出任過十六衛軍職。
宮廷之外的任職(3)
宋代宦官實際擔任軍職的情形也很多見,尤其是北宋時期,宦官廣泛地參預各類軍事活動,多有實任軍事者。宦官秦翰歷任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多次參加軍事行動,先後擔任過多種軍職。宦官王崇貴也曾先後出任過監軍、都監、鈐轄、都鈐轄等軍職。宋朝君主對率軍在外的武將猜忌甚深,宦官則可使其相對放心,因而宋代宦官還多有直接出任主帥的。北宋前期鎮壓李順起義時,宦官王繼恩官拜劍南兩川招安使,鎮壓方臘起義時,宦官童貫官任江浙淮南宣撫制置使,倆人都身居全軍統帥之位。
明代宦官出任軍職者除了鎮守、守備之外,還有提督京營和出任監軍兩種形式。所謂京營,即負責守衛京城的軍隊,此係明代征伐用兵時的主力部隊。據《明史&iddot;兵志》載,宦官提督京營,始於明成祖永樂年間。當時創置京軍三大營,即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其中五軍營設提督內臣一人,武臣二人;三千營設提督內臣二人,武臣二人;神機營設提督內臣二人,武臣二人。當時這三大營互不統屬,至天順年間,宦官曹吉祥以司禮監總督三大營。由此,京軍遂專掌於宦官之手。至崇禎年間,京營有派駐的提督太監、坐營太監和監槍太監,分別督責軍中事務,甚至連京營的檢閱也由司禮監派員負責。
自永樂年間開始,明朝對出征軍隊派遣監軍,其名目有監軍、觀軍、巡視、監視、勞軍、監餉等,其位高者可加&ldo;總監&rdo;之名,甚至可以加授&ldo;總督軍務&rdo;的頭銜。除監督出征軍隊外,宦官直接率軍出征者也大有人在。據史載,永樂年間,&ldo;中官鄭和等率兵二萬七千餘人,遍歷西洋諸國。復遣中官山壽帥師出雲州。&rdo;此即為明代宦官直接統兵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