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賈府密謀 (第2/2頁)
韓小春偷帶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係還算不錯。
“公曾有何看法?”鍾會問。
荀勖道:“我覺得與其糾結血脈,不如直接改國號。”
“戰國之魏國從安邑遷都大梁,當時魏國也稱梁國,魏惠王又稱梁惠王。魏梁同源,正如曹夏侯同源,即便是改國為梁,有何不可?”
從荀勖的角度出發,他現在官職低微,純純的相國府僚屬。
改國從龍之功能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裴秀想了想,似乎不太認同:“公曾也說了,梁只是別稱,魏國從未更改國號。我觀大王之意,是要效仿‘田氏代齊’。”
“而且大王要比田氏之名分更正,既然魏就是梁,那梁王便是魏王,魏王承天命,繼大魏正統,這合情合理!”
“如此還不用揹負篡位罵名。”
其實裴秀知道他最後這句話是“放屁”,因為此舉本質上還是篡位。
但自古都是這樣,無論做得多麼難看都會必須粉飾一下。
關於國號問題,幾人頂多只是私下討論,沒人願意去找大王商談,畢竟大王已明確給出了心意,這時候你再去提反對意見,恐怕日後會失了“聖眷”。
這幾位都是大魏年輕一代的翹楚,未來的“國之棟樑”,雖說開國從龍之功極為誘人,但其實心裡都明白一件事。
改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改國是要與前朝劃清界限,要強調前朝不行,而你行!
譬如王莽篡漢,那時候的前漢雖說風雨飄搖,但畢竟沒有完全崩壞,而且“人心思漢”這種東西不是說說而已,再加上改革太猛,觸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很快就崩盤了。
而大魏代漢時,後漢腐朽不堪,天下崩裂,魏扶大廈之將傾,承繼天命,這就容易被人接納。
可如今大魏並未風雨飄搖,反而蒸蒸日上,而且那麼多武皇帝、文皇帝時期的老臣還都健在。
當年劉秀作為開國之君,仍以“漢”為國,甚至還改認元帝劉奭為父,說實話梁王比起劉秀,功績還差得多。
梁王如此選擇既對得起祖上,又可安定人心,或者說給老臣們和曹氏宗親們一個臺階下。
“既然如此,最近該做些什麼想必諸位心裡都有數了吧。”
鍾會給這次密談作了總結。
賈充點點頭,他已經作好被梁王訓斥的覺悟,另外還有一件相對頭疼的事需要他去張羅。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