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5頁)
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辦公室裡,王思銳在一份檔案上籤署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份由王士珍提交上來的計劃,一份涉及時間跨度,人數,影響力僅次於‘復’計劃的龐大計劃。
整個計劃被分為了兩部份,其中第一部分是軍事方面的,王士珍提議以軍隊目前的財力,有能力將軍隊規模擴大一倍,甚至更大,而武器方面也可以慢慢的積累,相信等到兵工廠投產之後,最多隻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就能武裝起十萬以上的軍隊。
而這個計劃的核心思想便是人可以等裝備,但是卻不能讓裝備等人。
王士珍的想法是無論如何,先將那些新兵訓練成可以戰鬥計程車兵,並且在新兵營內配發少量的武器,讓他們用來練習槍法,這樣等到武器到位之後,這些新兵營裡計程車兵便立即可以拿起武器上戰場。
而隨著王思銳對於京城限制的開啟,越來越多的百姓可以進城,部隊也可以到郊外去進行募兵,而華夏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即便王思銳要求極為嚴格,短時間內也能夠招募到數量可觀的新兵。
所以,軍事方面被王士珍一共分為了五個小部分,在未來的三個月內,在京城附近,以及山東地區招募至少十萬新兵,然後在接下來的九個月內用於訓練,這樣等他們完成了新兵訓練之後,武器差不多也就到位了。
與此同時,應當從軍隊中選拔出一些能力出眾,思想新奇的軍官或者士兵進入軍校深造,以培養漢軍的基層軍官素質,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第一步的計劃。至此,第一部分也就算是結束了。
第二部分則是在未來第二年開始,部隊應當繼續擴軍,並且按照第一年的計劃進行募兵訓練,擴軍人數同樣為十萬。
第三部分出現了輕微的改動,因為到了這個時候,漢軍已經有了二十六七萬人左右的兵力,其中十六七萬是兵齡在一年以上的老兵,六七萬是兵齡在兩年以上的老兵,四萬人左右是參加過戰鬥的精銳,以這樣的基數,在長達幾年的訓練之後,他們完全能夠支撐起更大規模的軍隊。
所以,到了第三部分,這一次雖然同樣是一年的時間,但擴軍的人數卻增加了五萬。
第四部分是直接增加了二十萬,也就是說,按照王士珍的計劃,在四年之後,王思銳手中的漢軍至少要達到五十萬以上的兵力。
而這時,王思銳已經基本立於不敗之地了,也就可以向外擴充套件了,同時吸納其他地區的兵員,這也是第五部分的核心內容。
以現有的五十萬兵力為基礎,每攻下一個省份,則在這個省內招募四萬名士兵,也就是組建兩個師的部隊。
如果計劃一切順利,那麼在第五年之後,至少可以保證黃河以北,長城以南的半個華夏都已經在王思銳的控制之中。
雖然這裡還有第六部分,但那僅僅只是一個提議,第六部分的內容為南征北伐,並沒有具體的計劃,王思銳也很清楚王士珍為什麼沒有寫出第六部分的內容。
雖然這份擴軍計劃與王思銳的想法多少有些出入,但大體上還是比較合理的,也比較符合王思銳目前的實力,並不會因為步子邁的太大而扯著蛋。
而另外一個部分則是工業部分,這個計劃只有兩步,第一步,全力發展京城北側的工業園區,儘可能的掌握更多的技術與經驗,待合適的時候,可以發展第二座工業園區。
第二步則是應立即啟動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否則在後期龐大的工業建設當中,他們將會因為缺少人才而導致最終的失敗。
在看完了整份計劃之後,王思銳在這份計劃的下方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並且將這份計劃命名為‘國’計劃。
這份計劃被列為‘復’計劃的後續,同樣的也作為‘復’計劃的一個分支計劃來運作。
因為兩者當中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