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第1/2頁)
海風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禍不單行昨夜行,老唐王的愛子,朱聿鍵的叔父繼位心切,竟然暗下殺手毒死了朱聿鍵的老爹。朱聿鍵的身世之悲,境遇之慘,在眾藩王中恐怕無逾於此。所幸蒼天好像終於開眼:&ldo;賴有司之持公,天啟心於祖考念,請於烈廟,奉敕準封。&rdo;也許事情鬧得太不像話,就連王府監護官員也看不下去,紛紛施加影響,老唐王據說良心發現,更有可能是迫於壓力,終於向中央政府正式提請立聿鍵為王儲並獲得批准。沒過多久,老唐王就滿心鬱悶的病死了。朱聿鍵三年守孝期滿,正式襲封,又經過四年的籌劃待機,一舉擊殺作為自己殺父大仇人的叔父。唐王如何報仇的細節已經不得而知,當聽到這裡,王餘佑眼前就浮現起東晉大英雄桓溫為報父仇,趁仇家舉喪之時身懷利刃混入其中,砍瓜切菜般手刃仇敵的慘烈場面。唐王之仇本可以透過正式的司法途徑提起訴訟,但恐怕就連這位龍子龍孫也對當時混亂局勢下的司法公正不抱信心,故而甘冒廢藩之險,親手償還血仇。他剛毅勇烈,敢做敢為的性格可見一斑。
大仇得報後,唐王心中二十幾年的鬱氣才得以發抒,此時,明王朝的形勢已岌岌可危。東線與滿州的對峙已是苦苦支撐,西線與起義軍的較量又是連戰連敗。唐王慨然以國事為己任,顧不上祖訓親郡王不得擅離封地的禁令,招兵買馬準備北上勤王。可惜猜疑成性的崇禎對這位一腔熱血的憤青並不領情,半路上就派人把他趕了回去。接著新帳老帳一起算,責備唐王擅殺叔父,擅離封地,無法無天,下令廢為唐庶人,囚禁於鳳陽高牆之中。所謂鳳陽高牆,就是明朝囚禁宗室罪人的所在,唐王自十二歲被囚於家中,好不易時來運轉,三十一歲上做了四年王爺,就又進了大牢。這一關,又是七年。
忠臣們選擇的窩囊廢弘光帝敗亡後,隆武帝才被臨危受命,挽狂瀾於即倒,擔起肩負明朝的責任,可是他已經把寶貴的人生大部分都交給了牢獄之中,性格難免有些某些偏激最突出的就是他在為人行事方面,一生軟弱,優柔寡斷,書呆子氣十足。據說,朱聿鍵讀書相當多,有些決斷也是正確的。遺憾的是,他&ldo;食書不化&rdo;,嚴重脫離實際,加之未經歷練,匆忙登上帝位,不但不能力挽狂瀾,挽救明朝滅亡的命運,反而連自己的性命也丟了。史書上曾記載著這樣幾件小事:當時,南明還有一個小朝廷,是魯王朱以海在紹興建立的。一次,朱以海的軍隊遭到清軍的猛烈攻擊,只好派使者前來福州向隆武帝求援。因為魯王在信上稱朱聿鍵為&ldo;皇伯叔&rdo;,而未稱&ldo;陛下&rdo;,朱聿鍵龍顏大怒,喝令身邊的人把魯王的信使殺了,還振振有詞地認為&ldo;時事之可憂,不在清而在魯&rdo;。朱聿鍵的這種做法,導致兩個南明小朝廷水火不容,終於被清軍各個擊破。隆武的想法無非就是,你叫皇伯叔就是有別的想法,就是不忠於我,不忠於我的人我就不能容忍,就要消滅你,這和崇禎當年以&ldo;祖訓&rdo;囚禁他如出一轍,奈何你讀了那麼多年書,就不知道那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興兵救難被以祖訓關了這麼多年,壯志蹉跎,為何又惱怒別人的一句稱呼,令親著痛仇者快?而且兵家最重要是知己知彼,不要看他吹牛冒泡,磕頭作揖,忠臣是最靠不住的,當皇帝自己不強,你靠誰?你是天下的頂樑柱,你靠哪個?沒那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靠別人縱當傀儡皇帝可是非常危險滴。
忠臣捧出來的皇帝不都是昏君嗎?秦二世,隋煬帝,等等等等。
大明孽子 第十五章 熱血兒郎
王餘佑在馬車上對高萬山和高萬嶺說:你們雖然現在逃難出來了,但是家業還在,你們要記住,那裡的土地河流天空大地都是你們的,那裡的一草一木上都有祖先的鮮血灌溉,我不會帶你們回我的家,那種幫助是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