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章 自旋角動量和磁矩 (第1/2頁)
術小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國最著名的物理期刊《物理學年鑑》以加印專刊的方式出版美國物理界的學術文章,這對美國物理界而言是很高的待遇。
《物質波》、《鎳晶體被電子衍射實驗》、《高能電子衍射實驗》這三篇文章構成了物質波系列,《物理評論》上的英文版是首發,《物理學年鑑》上的德文版是轉發。
《電子自旋和不相容原理》在《物理學年鑑》上的發表屬於首發性質,算上轉發性質的三篇論文,這四篇重量級論文在德國期刊上的發表使得李康平擁有了更多的操作運營空間。
除了期刊,還有斯梅卡爾寫的信。
“尊敬的李博士:我暫時不評價物質波系列的三篇論文,我最近主要是在研究你的《電子自旋和不相容原理》。我不止一次的讀了這篇論文,並且我也看過了你和愛因斯坦先生的通訊。愛因斯坦先生的意思是,即便我們尚未完全論證清楚《電子自旋和不相容原理》,也該讓它先發表。所以愛因斯坦先生在與你透過幾次信之後,要求《物理學年鑑》刊登《電子自旋和不相容原理》。”
“據我所知,慕尼黑的那些朋友對《電子自旋和不相容原理》更感興趣,其中有位叫作沃爾夫岡·泡利的年輕人幾乎陷入了痴狂的狀態。”
“泡利是這麼說的,天吶,我曾經有過類似的模糊概念,但他將這個概念具體化了!他征服了我,也打擊了我!我愛他,我也恨他!”
“泡利的數學水平非常棒,但他的脾氣非常古怪。你最好永遠不要跟泡利見面,因為他一定會煩死你。”
“對於我來說,我想請教你幾個問題,第一,我的計算方法是利用洛倫茲變換來求出在一個坐在電子上的觀察者看來的由核電場引起的磁場,然後根據相對論公式的相同方法沿著路程求平均擾動能量,但是由於‘塞曼效應專家們’對這種假說的冷淡態度,我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論證下去,所以只能麻煩你了。第二……”
愛因斯坦的學生的學術水平蠻高的,李康平尊敬愛因斯坦,亦對斯梅卡爾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李康平回信解答了斯梅卡爾的疑惑。
既然《電子自旋和不相容原理》發表了,就讓它從現在開始發揮作用吧。
《電子自旋和不相容原理》中有寫: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動量和磁矩。
“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動量和磁矩”只是假想,尚未找到實驗證據。
雖然是假想,但“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動量和磁矩”提供了一種假想形式的理論依據。
核磁共振,是指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恆定磁場中由電磁波引起的共振躍遷現象。
此時並沒有“核磁共振”這個學術名詞,人們根本不知道“核磁共振”的概念。
追根溯源,“核磁共振”的首位“鋪墊者”是盧瑟福。
1911年,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核模型後,由於原子核是一個帶電的力學體系,人們就推測原子核具有電磁矩。
盧瑟福沒有花太多精力去研究“原子核電磁矩”,所以他是“核磁共振”的“鋪墊者”。
對“核磁共振”做出實質性貢獻的人是斯特恩、拉比。
斯特恩因為“在發展分子束方法的貢獻以及質子磁矩的發現”,榮獲194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拉比因為“發明記錄原子核磁性質的共振法”,獲得194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理學家們在20世紀30~40年代真正瞭解清楚了“核磁共振”的物理學原理並製造出了“核磁共振”的儀器。
將物理研究成果轉化為醫學應用這是龐大的工程。“核磁共振”技術全面運用到臨床醫學領域,那又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現在斯特恩教授並非分子束方法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