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議也&rdo;;然而又承認天下無道則庶人敢議,&ldo;庶人之議皆史也&rdo;。他宣揚&ldo;忠恕&rdo;、&ldo;孝悌&rdo;之類儒家道德規範;然而又揭露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讚美崔鶯鶯、張生的叛逆行為,譏諷冬烘秀才目《西廂》為書,而推《西廂》為&ldo;天地妙文&rdo;。他接受佛教的虛無思想,視人生若夢幻,所謂&ldo;天地夢境&rdo;,&ldo;眾生夢魂&rdo;;然而他又直面現實,並孜孜於述作,以為&ldo;生死迅疾,人命無常,富貴難求,從吾所好,則不著書其又何以為活也&rdo;。可以看出,金聖歎的思想中是充滿著矛盾的。金聖歎文學批評的精彩之處在於對作品的藝術分析。他的詩文評比較平常,如強分律詩為二解,套用八股文起承轉合之法說詩,頗為人所詬病。他評《水滸》、《西廂》二書時的藝術見解則獨出手眼,繼李贄、葉晝之後將小說戲曲評點推進到新的高度。他自謂評書&ldo;直取其文心&rdo;,&ldo;略其形跡,伸其神理&rdo;,實即旨在探索創作規律,在這方面確實頗有創見。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滸傳》令人看不厭&ldo;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rdo;。而塑造性格成功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的個性,&ldo;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rdo;。即使是同一型別的性格,也要顯示出同中之異。他的評點中還涉及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應表現出多面性、複雜性,又應表現出統一性、連貫性的問題,如他認為《水滸傳》中先寫魯達以酒為命,後寫魯達涓滴不飲,&ldo;然而聲情神理,無有非魯達者&rdo;;寫李逵樸至中又有奸猾,而&ldo;寫得李逵愈奸猾,便愈樸至&rdo;。也涉及人物語言個性化的問題,&ldo;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rdo;。在眾多的人物中應突出主要人物,如說&ldo;《西廂記》止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rdo;,&ldo;若更仔細算時,《西廂記》亦止為寫得一個人。一個人者,雙文是也&rdo;。他所說的&ldo;澄懷格物&rdo;,實際上又關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要靠冷靜細緻的觀察,要靠設身處地的體驗,即所謂&ldo;動心&rdo;、&ldo;現身&rdo;。他也很重視情節和結構:認為情節要出人意外,用&ldo;奇恣筆法&rdo;,&ldo;龍跳虎臥&rdo;,但又要合乎情理,&ldo;寫極駭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rdo;;又強調結構的完整性,&ldo;一部書只是一篇文章&rdo;,作者必須&ldo;全域性在胸&rdo;,因此講究&ldo;過接&rdo;、&ldo;關鎖&rdo;、&ldo;脫卸&rdo;,要求行文如&ldo;月度迴廊&rdo;,有必然的次第。他所謂的&ldo;靈眼覷見,靈手捉住&rdo;,相似於對創作靈感的強調;但他又重&ldo;法&rdo;,說&ldo;臨文無法便成狗嗥&rdo;,並總結出種種表現手法,如&ldo;那輾&rdo;等等。總之,金聖歎已提出了較有系統的小說戲曲創作理論。金聖歎在評點的同時,也對原作加以修改,除詞句外,還作了全域性性的刪削。他判定《水滸傳》後50回系羅貫中&ldo;橫添狗尾&rdo;,故盡行砍去,自稱得&ldo;貫華堂古本&rdo;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出王實甫之手,也是&ldo;惡札&rdo;,故截去而以《驚夢》收尾。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