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丹東條約(二) (第2/2頁)
何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鮮軍可是恨之入骨。
原因無他,就是此次鍾君義帶來遼東的朝鮮軍,都是在北朝鮮招募仍然還在與滿清對抗的義軍。
而北朝鮮原本是光海君李琿的封地,自然而然,北朝鮮人都心向光海君,光海君帶領北朝鮮軍民,打敗了倭寇入侵,在北朝鮮的威望功德,相當於神明一般。
但就是這個綾陽君,在崇禎三年發動了宮廷政變,把光海君放逐到了江華島,最後又放逐到了濟州島,最後慘死在濟州島。
而綾陽君李倧篡位之後,就成了滿清的舔狗,這也讓很多朝鮮人看不起。
朝鮮在李成桂之前,一直都是分散的國家,什麼新羅、高麗、百濟、三韓等等國家層出不窮,鮮有統一的時候。
當然,朝鮮半島一直無法統一,也與旁邊的大國干預有關。
我們常聽的演義小說《薛仁貴徵東》,就是大唐人為干預高麗統一朝鮮。
隋唐遼金元幾個朝代,只要看到半島快要統一,或多或少都會出兵干預。
至於為何沒有大宋朝,對不起,大宋連幽雲十六州都沒拿下,自然沒有與朝鮮接壤,想幹預也無從下手。
也就是李成桂統一半島後,原本也擔心得不到大國的承認。來朝見大明時,也是提心吊膽。
而此時大明剛建立不久,正是國運昌盛之時,朱元璋大手一揮,承認了李成桂替代高麗、新羅、百濟的合法性,並且為李成桂改了一個好聽的國號——朝鮮。
大明沒有干預朝鮮的統一,也讓朝鮮民眾對大明分外的忠誠,以至於大明亡國兩百多年後,崇禎這個年號,一直沿用到被日本吞併。
綾陽君李倧得國不正,加上又添清,自然激起了許多人反對,其中最激烈的,自然是光海君封地的北朝鮮。
大清兩次入朝,主要目的,就是為綾陽君李倧,掃清那些反對勢力。
所以,當這些朝鮮兵聽說,綾陽君李倧也在鳳凰城,自然而然非常拼命。
儘管豪格的鑲黃旗是大清的精銳,在滿血的正藍旗與朝鮮軍面前,人數對等的情況下,也只堅持半個時辰,就徹底崩潰,這讓豪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稀裡糊塗的就當了正藍旗的俘虜。
而朝鮮軍殺進軍營,亂刀砍死了賣國求榮的綾陽君李倧的一家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