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順道“拜故友” (第1/3頁)
笑塵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天下午3點,我在距終點白城還有30公里的到保火車站下了車。到保是鎮賚縣下面的一個公社。我到這下車是想順路看一看年前剛從大屯調來到保糧庫不久的宋哥—“宋二虎”。
“宋二虎”大名叫宋殿武。與我家非親非故,只因繼父在世時兩人相處的“特對撇子”,故在繼父去世後我仍與他延續了朋友之間的那份彌足珍貴的友情。
人生在世,“人情世故”是一門永遠都學不完的“大學問”。在這方面繼父絕對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師”。透過繼父死後給我和母親留下的“三支人脈資源”看,“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絕對是人類社會亙古不變的交際法則。此外,透過觀察原腰杭大隊書記張君、勞改農場監管科長安力勳、大屯糧庫“宋二虎”3人在繼父死後的種種表現,也讓我對“人走茶涼”處世哲學進行了重新定義。也就是說,這個社會講道義、講人性、講感情、講同情心的還大有人在。正因繼父活著的時候與上述3人打下了紮實的感情基礎,所以才能令其矢志不渝地在繼父去世後仍能為所遺孤寡繼續施以援手。請問,這難道不是一種無比金貴的人間真情嗎?
記得繼父死去後,家裡因3個半大小子飯量巨增,在每月口糧總會出現三分之一缺口的情況下,走投無路的母親找到當時已經缷任的腰杭大隊書記張君時,他二話不說便把自家剛打下的苞米讓兒子給我家送來了200斤。此後,每到月底他都會打發孩子給送來一些五穀雜糧。令我和母親尤為感動的是當時張君書記已經身患癌症,只是我們當時不知情而已。眼下,張君書記雖已故去49年了,但他捨己助人,同情孤寡的感人作為卻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時任四方坨子勞改總隊監管科長的安力勳是我繼父生前的一位摯友。在繼父突然病逝後,安叔在繼續“拉巴”我家方面主要體現在兩件事上:一是他在繼父出殯當天對我母親交代,今後生活上如有困難可讓孩子隨時找我。為此,母親曾兩次派我前去四方坨子請安叔出手救急,人家二話不說馬上落實。二是1980年5月安叔調任吉林省勞改總局出任信訪科科長時,他專門給母親來了一封信並告知如何準備上訪材料,然後向省勞改局正式提出為繼父平反請求。接到這封信後,母親迅速拿著我起草的上訪材料去長春蹲了一個多月,終使繼父沉冤得雪,一家人除我之外均於1980年10月勝利遷返吉林市。
“宋二虎”是繼父生前摯友之一。他真名叫“宋殿武”,人送外號“宋二虎”。其實,他比誰都精。在大屯糧庫,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糧店售糧員,連個基層的班組長都不是,但他卻憑藉自己的做人格局和特有的行事風格在大屯周邊方圓百里卻能呼風喚雨,喊出一嗓子比當官的還管用。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在大屯那疙瘩根本就沒有宋二虎辦不成的事!”
按說,宋哥跟繼父年齡相差二十歲實屬兩代人,但爺倆卻以叔侄相稱感情好得跟一個人似的。繼父的突然病逝令他悲痛欲絕,光我就看到他三次偷偷落淚。關於這一點,我當時很納悶:宋哥跟繼父非親非故何以如此痛心?直到後來宋哥在我家吃糠咽菜時,卻仍能多次騎著腳踏車不辭辛苦跑幾十里路給我家送糧,我才弄清他完全是出於朋友間的真正友誼。
由此可見,綜上三人的做人格局和行事風格與我繼父是如出一轍的。他們所以能在一定層面踩得開,辦大事,關鍵就在於他們都具有眼界寬大,胸襟開闊,不計小利,誠信待人的共同特點。否則他們就不可能結下“釘綁鐵牢”的過命交情。
宋二虎家住在到保鎮的最東邊。新建的三間“乾打壘”土平房規整而又亮堂。門前的菜園子足有二畝地那麼大,整個院落收拾得既乾淨又利落。當我走進宋哥家院裡的時候,宋哥、宋嫂和在家的幾個孩子呼啦一下都迎了出來。那種熱乎勁兒簡直就如同回家一樣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