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第2/2頁)
楚揚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接到北京去生活,也考上了北京的大學的時候,知道人以後大半是要留在首都了。現在又談了個北京本地的物件,留京的可能性就一漲再漲。思及此,她不覺眼角微熱,輕微感傷,一面紙巾就被恰到好處地奉上眼前。順紙巾望去,正是楊林分綠。
何星若接過紙巾,展眉笑了笑,「謝謝小綠。」
雖不如何星若那般傷感,但晏平生臉色也不好看,楊林分綠遂也伸臂,遞了什麼東西過去。
晏外公垂目一看:一瓶速效救心丸。
「……」
與外公外婆告別前,晏歌最後帶走的是把琴,名喚綠綺。
壞了的綠綺。
她打包琴時,恰被男人看見,也被問了句。晏歌回了:「修不好了。」
是母親的遺物,但是修不好,往後也不能再彈奏了。
原因在於琴絃。
綠綺的琴絃構造中有天蠶絲的成分,卻不是一般的天蠶絲,而是生活在湘西的一種天蠶。對自然環境挑剔苛刻,亦不為人工馴養,因而珍稀難得。
若只是因為天蠶絲的緣故,倒還能修好,只是要費些時間和工夫。
真正難的,是用湘西天蠶絲製琴的工藝,天蠶織錦。
天蠶織錦出自湘派的制琴師傅,從明清時期一直流延至近現代,是獨門獨戶間傳承的非遺技術,亦於近十年間失落了。
和其他傳統非遺技藝一般,天蠶織錦失落的原因也不外於幾點:一是傳承範圍狹窄,技術不外流;二是技術市場需求量小,利潤單薄,以至於後代的子孫看見錢上沒奔頭,也就懶於接下老祖宗的飯碗了。
事實上,為了修綠綺的琴絃,晏平生曾與湘西那邊聯絡過,得到的答覆是,僅剩下的那一位天蠶織錦傳承人也已八十有五,雙目視網膜脫落,與失明無異,已經不可能再行這門工藝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