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拼命展示樂觀一面(後來導演告知她原來已在離婚後相親數十次)——大家都豁出去以維護自己追求的身份,無論物質條件豐裕還是貧乏,始終都不動如山,承受一切的“副作用”生活下去。那種狠勁正好與背後相連的寂寞成正比,令人看得不寒而慄。
第57章 給劉德華一個機會
2005年電影節辦劉德華特輯,坦白說爭議性絕不少於前年的焦點導演劉鎮偉。幸好有《焦點演員:劉德華》一書可以兵來將擋,因為內裡的文章的確足以堵塞閒人的嘴巴,且為本地演技論述尋覓新天地,走出本色演技及方法演技的兩極衚衕,去尋索第三條路的可能性。
劉德華的可能及不可能性。《專訪劉德華》固然是不可多得的訪談錄,尤其看到劉德華早有準備的開啟天窗說亮話,其中絕不迴避銀色生涯裡的敏感時刻,談及與杜琪峰關係的一句(“現在才跟你相識就好了,就不會有從前那麼憎你的階段”),就更加令人看得痛快。朗天的《與香港電影同呼吸的劉德華》當然乃水準保證,沿自《後九七與香港電影》的社會解讀方法,益發駕輕就熟,也為研究系統再譜寫新一章。李照興的《旺角美學——當劉德華變成形容詞》更加提醒大家:即使論述文章,其實都應追求行文風格。在“為兄弟赴湯蹈火,為情人烈火戰車”中,我看到行文與論述主題得到巧妙呼應的用心(當然也會好奇地問為何上句不是“為兄弟旺角卡門”)。不過最令人驚喜的,仍推張偉雄的《留住華採——追蹤劉德華的演出選擇》。
是的,張偉雄劈頭點明“我們對劉德華不公平”是鐵一般的事實,厭倦他的說不出所以然來,而擁抱他的又不見得有說服力強的論證——膠著的狀態成就了以努力勤奮去肯定他演技的尷尬處境。但新界的牛也努力,為何我們不頒獎給它?其中的潛臺詞正好反映出分析電影演員演技的盲點,事實上即使在通行各電影學系的指定教科書Film Art:An Introduction中,作者David Bordwell及Kristin Thompson,也不過把演技歸類在場面調動下作輕輕帶過。當中固然反映出一些根深蒂固的積習,如電影演技一直被戲劇演技看低一等,因為印象中電影總有鏡頭調動乃至剪接等方法,去掩飾前者的不足。而且眼前的問題也正如張偉雄所指出:把一切慵懶地編配入偶像演出、正格小生甚或本色演員等標籤後,輕易混過打發了事本來就不是作研究的應有態度。
張偉華在文中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以梅耶荷德(Meierkholid)的戲劇理論,去解讀劉德華的演出。環繞“生物力學”而發的動靜對照形態表演方式,不一定最適合用在劉德華身上,但卻顯然為本地演員的演技論述開啟了另一扇窗。更重要是其中不乏與其他表演技法對話的可能,例如“生物力學”的表演法,與美國流行強調的“接受”與“發放”的表演理念有何不同;又如文中提及劉德華和周星馳在《賭俠》及《整蠱專家》中不斷建構及解構角色的試煉,其實與中國傳統的相聲技法又或是日本漫才中“突進”和“惚”的對拆法有何差異?以上均是從《焦點演員:劉德華》引申出來的豐富可能性,我得說一句:今次電影節為劉德華作了一漂亮的平反!
第58章 危險經已在前面
自從邵氏電影開始重新面世,的確帶動了一股重溫經典的熱潮。借花敬佛,先從王貽興的網站上移植一段日記過來,大抵可令人登時感受到穿越時光隧道的快樂:“如果可以每個星期日下午都留在家看邵氏重播經典就太幸福了。我錯過了《楚留香》和《十三太保》,悔恨難返。《報仇》的確好看,難怪母親年輕時候那麼迷戀姜大偉,戲中的他實在太吸引了。狄龍中伏慘死一幕插入空翻與戲臺段落慢鏡,震撼力一流,讓我張大了嘴巴,張徹實在太厲害了,大師實在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