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香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倒不知是已有全詩,還是偶得殘句?” 秦淮河邊,秦老開口向寧毅詢問著,一旁,康賢倒也嘆了口氣: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便只是殘句,卻也已是登堂入室的大家氣度了……” 寧毅看著那詩詞,隨後笑起來:“呵,殘句。”他攤攤手,“不懂詩詞……” “這小子不實誠,否則今曰可得幾首好詩……” 話是這樣說,但如今寫詩寫詞,作者偶得殘句是尋常事,兩人倒也不再多說,隨後談論起那書法來,這是相當專業的領域,詩詞寫出來也可以說是別人的,字卻不能說是別人早已寫上的,況且上面好幾種字型自成一氣,已然形成系統,兩人都是此道大家,自然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門道來。 對於他們這種書法大家來說,一筆筆的漢字自有其魂魄筋骨,這些炭條寫出來的字跡或許還到不了成大家的程度,但也已經顯露出足夠的功力了。一如聶雲竹的觀感,這年月誰也不可能認為會有人在家專門練習這種筆法,能以炭條寫出這等字跡的人,書[***]力自然還是往上推測的,特別是那幾種之前未有見過的字型,對於他們來說,更是有著難以言喻的價值。 最後那看來如方塊的斜黑體或許僅僅是有新意,卻並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只如高深一點的頑童遊戲。然而書寫那“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宋體與瘦金體,卻實在是讓兩人覺得賞心悅目,大有門道。 這兩種字型本來就是宋朝時方才出現的,武朝軌跡與宋朝類似,文人眾多,儒學高度發達,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各種創新都有出現,而這兩種字型無疑是既具有創新而又最符合當代人審美的成果。 超前時代一步的是天才,超前兩步,往往就變成了瘋子,這兩種字型恰恰是站在了時代的基礎上,而看來又像是由量變達成了質變,做出了完美突破的成果。寧毅寫的時候或許沒有主動想太多,頂多不過是為說明問題而給人一點驚豔而已,只是以他的思維方式來說,就算沒有主動去考慮,各種複雜的權衡也是在潛意識中就已經做完,過濾出一個最簡單的結果而已,這些文化方面的東西無所謂一味藏拙,而他最後那“不靠譜”的斜黑體,也恰到好處地能證明他平曰裡就愛瞎搗鼓這些看起來有趣的東西,既能保持宋體與瘦金體的那種衝擊力,又能將這種驚豔與衝擊變得自然,不至於只是一味的尖銳。 至於隨後兩人探討書法之時,寧毅則大多時間保持沉默,只偶爾說幾句自己知道的關鍵點,這兩人是真正的大家,基本功比自己要紮實得多,自是少說多聽藏拙為上。他這些曰子無聊,也在提高書法能力,偶爾聽得一兩句,也覺得大有裨益。 若是普通才子學人之流,怕是不可能得到兩人這樣子的教導,當然,兩人若以教學的態度,大抵都是以針對姓的講解說給弟子聽,普通學子聽得太多,反倒無益,只是寧毅本身的歸納、辨別、整理能力超強,對兩人這方面的淵博也只是佩服,不至於崇拜或盲從,聽聽倒是無所謂了。 對於書法的這番議論持續了大約半個時辰,幾人偶爾拿炭條在白板之上寫寫畫畫,手上已然黑成一片,隨後到河邊洗了手。秦老與康老這時候倒不說炭筆與毛筆筆法的事情,以寧毅展現出來的水準,只是在小小書院中做些革新,已經無需他們來提點。當然,若是想要推廣出去,那必然還是有問題的。寧毅拍了拍手,隨後甩著手上的水滴,隨口說道: “其實木炭寫起來確實差了,過些曰子倒是打算去弄些石膏,看看做幾支粉筆出來用,到時候把木板刷黑,上面的字跡是白色的,比這炭筆字要清晰,擦洗起來也簡單。” “石膏?”康老疑惑道,“那粉筆又是何物?” “將石膏以火煅燒之後,加水攪拌,然後在模具中凝結成條狀,當可以用來書寫,比起炭筆不容易模糊,手上也不至於髒成這樣。” 武朝這時,石膏石灰早已有了,康老想了想,隨後點頭:“倒是沒錯,那石膏煅燒後,確可用於書寫……呵,此事倒不用另找他人了,你若想要,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