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一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外婆永遠離開了我們
就在爸爸1944年12月出門至1月下旬回來的那次,到家才3天,外婆就與世長辭了。這回外婆永遠離開了我們,即使讓章桂哥再跑一趟,也接不回來了。
我們離開遵義前,外婆的孫子把外婆接了去住。後來貴州獨山時局緊張,嶽英哥一家也要來重慶。大概是由於他家子女還小,老小一起帶來不方便吧,或者是因為正巧有可靠的便人吧,他們託便人先把外婆帶來。那時爸爸出門未歸,我姐姐哥哥在校住宿,媽媽只能叫我和元草哥到車站去接。車站到沙坪小屋頗有一段路。外婆由我們兩邊攙扶著走。她走到後來,氣喘吁吁地對我說:
&ldo;一吟,我走得上無氣下無屁了。&rdo;
我們當時自己正當青春少年,體會不到老年人體衰的痛苦,只能把她抬得更高些,像架傷者一樣把她架回了沙坪小屋。媽媽趕快安排外婆躺下。這一躺,就沒有再起來過。
外婆(她名叫方寶珍)沒有等到勝利的訊息傳來,便於1945年1月25日離去,終年76歲。全家人跪在床前哭著為她送終。爸爸流的眼淚不比媽媽少。後來這件事傳到故鄉,人們說了一句鄉間慣說的話:
&ldo;女婿落淚,珍珠落地。&rdo;是的,爸爸對外婆的感情非同一般。他沒有封建思想。&ldo;老吾老,以及人之老。&rdo;何況她是自己的岳母,1937年逃難出來共渡患難的長者。
雖然客居他鄉,爸爸還是為外婆舉行了簡單的殯葬儀式。那時通訊不便,嶽英哥一家還沒有聞訊趕來。爸爸便以外婆的語氣寫了一副輓聯:
我無遺憾,但望於凱歌聲中歸葬故里;
爾當自強,毋須在國難時期重振家聲。
這&ldo;爾&rdo;,指的是嶽英哥。抗戰勝利後不久,嶽英哥一家去了臺灣。子女都很有出息。
外婆的棺材就葬在我們去正街路過的那些墳墓附近。誰知剛落葬不久,就被盜墓。大概因為爸爸名氣太響了,盜墓者不瞭解知識分子大多是兩袖清風,以為其中一定有金銀財寶。媽媽哭了一場。爸爸叫人把墳墓修復,派連新日夜守護,直到墳土幹了。
勝利後,棺木由水路運往故鄉。不知為什麼(可能是中途要轉運吧),起初要有人護送一程。這任務由華瞻哥承擔。對萬事都要擔心的滿娘再三叮囑華瞻哥:&ldo;你上了船,一定要把鞋帶解開。萬一有什麼情況,跳水方便些。&rdo;
外婆是崇德人。(離石門18裡。)棺木送到崇德落葬以後,據說又一次被盜墓。唉,名人難做啊,要累及岳母被盜墓兩次!
終於勝利了
1944年的中秋,月明如晝,全家十人在沙坪小屋團聚。爸爸心情歡暢,多喝了幾杯酒,沒怎麼賞月就睡著了。次日醒來,在枕上就填了一首&ldo;賀新涼&rdo;詞:
七載飄零久。喜中秋巴山客裡,全家聚首。
去日孩童皆長大,添得嬌兒一口。都會得奉觴進酒。
今夜月明人盡望,但團骨肉幾家有?
天於我,相當厚。
故園焦土蹂躪後。幸聯軍痛飲黃龍,快到時候。
來日盟機千萬架,掃蕩中原暴寇。便還我河山依舊。
漫捲詩書歸去也,問群兒戀此山城否?
言未畢,齊搖手。
其中&ldo;幸聯軍痛飲黃龍,快到時候&rdo;後來改為&ldo;只相思江南風物、舊時親友&rdo;。估計是政治上的關係。因為抗戰勝利的原因曾有三種說法。這裡就不去評論了。
豈料被爸爸這首詞說中了。1945年8月10日之夜,果然傳來了我國勝利的大喜訊。全家歡欣鼓舞之餘,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