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裡有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選擇方案時,老吳顯然忽視了二車間的現實問題,他只知道不能耽誤生產,卻沒對二車間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在產品合格率太低和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生產的越多,意味著投入的原材料越多,必然產生更多的廢品,造成更大的浪費,形成更多的虧損。 如果一個技術人員不懂得考慮生產成本,其思維方式必定是片面的,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往往具有侷限性。 雖然老楊技術水平比較低,但他長期負責車間生產和綜合管理,深刻體會到產品收率和原材料成本的重要性,所以,他不贊同老吳的選擇,“我認為應該把‘醯化’崗位的生產全部停下來,全崗位集中精力進行工藝改造,儘快將新工藝應用於生產。” “哦----,這是這樣認為的?二車間的幾個崗位環環相扣,‘醯化’崗位只是其中一環,如果‘醯化’崗位完全停止生產,其下游崗位就斷了原料來源,意味著整個二車間都要停產,引起的震動可不小啊!如果出現不良後果,廠裡追究起來,責任誰負?”老吳考慮問題,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責任,而不是怎樣有利於工作。 這就是老吳對待工作的態度,老楊早就領教過了,“我知道二車間的大工藝流程一環扣一環,‘醯化’崗位停產,整個車間都要暫時停下來,但為了改進工藝,我們不得不這樣做。” “問題是全車間停產,一旦出現問題,我們怎麼向廠裡解釋?” “不就是全車間停產幾天嗎?我想象不到能出現什麼問題,你所說的不良後果,是不是害怕耽誤銷售?我告訴你吧,就咱們現在生產的這些原料藥,質量合格的,價格太高,價格合適的,質量不合格,銷售科的人跟我說起這件事,我跟他們一樣頭疼。據我所知,全車間停產十天八天,對銷售不會產生絲毫影響。” 從表情上看,老楊這番話,並未打消老吳的疑慮,雖然沒有反駁,但也沒有贊同,老吳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坐在一旁的方翰民,看著兩位領導你來我往,誰也說服不了對方,他覺得自己在這裡有點多餘,便打算起身離開,等領導們達成一致後,再回來跟他們商討其他事項。 方翰民剛要起身,就被老楊叫住了,“你幹嘛去?” “我先回去吧,一會兒再過來。” “別走,你是技改三人組的成員,剛才我們討論的話題,你也有發言權。” 不是有言在先嗎?在技改三人組,方翰民只負責技術,不參與決策,老楊讓他就這件事情發表意見,超出了他的工作範圍,難道老楊不遵守自己的諾言? 雖然在工作計劃書中分析了兩種方案的利弊,但方翰民對這件事仍有自己的選擇,問題是兩位車間領導意見相左,他的任何一種選擇,都會得罪另一位領導,面對這種情況,他最好躲開,即使非在現場不可,也只是傾聽,而不應該發表意見。 不知老楊的哪根神經出了毛病,他親自給方翰民界定的工作範圍,現在卻要自食其言,他這個要求,給方翰民出了個難題,讓方翰民無所適從,“主任,你跟吳工討論的話題,屬於決策範圍內的事,我怎麼好參與呢?” “技改三人組是個整體,雖有分工,也要合作,你就別分的那麼清楚了,既然你在工作計劃書中做了全面分析,我認為你的意見最重要。”因為跟老吳爭執不下,老楊這意思,好像要讓方翰民當裁判。 一會兒強調分工明確,一會兒大談分工合作,領導就是嘴大,說話兩頭堵,怎麼說都有理。 老楊已經把話說出來了,即使方翰民再不情願,他也不能硬著頭皮離開,但要讓他發表意見,實在強人所難。 沒錯,方翰民在工作計劃書中確實對兩種方案的利弊作了全面分析,說實話,他認為老吳只顧車間能不能連續生產,卻不顧給車間造成的巨大損失,其選擇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實際上從一開始他就傾向於老楊選擇的方案。 雖然早就有自己的判斷,但要讓方翰民在兩位領導之間當裁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車間主任老楊跟技術員老吳本來就有矛盾,老吳一直瞧不起方翰民的身份,對他始終抱有成見,如果方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