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縣試報名 (第1/2頁)
愛吃手工麥餃的天陽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馮意說這話的時候輕描淡寫,好似讓弟子參加科考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許玥等人卻不敢掉以輕心。
此時,諸弟子之中,文信十一歲,何順和夏雨同是十歲,許玥年歲最幼,堪堪六歲。
江南文風泰盛,書院林立,文人士子層出不窮,每三年一次的科考進士有一半以上來自江南。
因此讀書人的平均水平極高,所以要在江南獲取功名是一件卷中之卷的事情。
就好比後世的高考大省,你考同樣的分數可能連專科都上不了,但是在某些地方卻能上重本是一個道理。
即便只是科舉的第一關,縣試,報考的人也不在少數。
許玥幾人心懷忐忑,馮意見了,挨個敲腦袋,十分自信的道:
“年少不能不氣盛,莫要學那些老學究說的話,區區縣試,有為師這個名師教導,你們也是天資聰穎之人,有何不敢一試?”
“況且——”馮意朝著弟子們眨了眨眼睛,小聲的道:
“你們年紀小也是一個優勢,就算沒考過也不會有人苛責,丟不了臉。”
先生都這麼說了,許玥幾人想一想覺得也對,他們年紀還小嘛,考不過也不丟人,考過了那就是皆大歡喜。
文信三人望著最小的許玥,臉上的嬰兒肥都沒下來,稚氣十足,心想:
小師弟才最具有欺騙性,年紀最小,誰能想到她學的最好呢?
……
縣試一般在二月中旬舉辦,過了元宵節,許地主比誰都著急,日日派人去縣衙看有沒有張榜貼告示。
不止許家如此。
何家主知道自家兒子要參加縣試,生意也不談了,每天在家守著兒子,給窮人施粥舍藥,為何順祈福。
給寺廟捐香油錢是不成了,自從出了妙塵那件事後,丹陽縣內的佛道信仰一落千丈。
儘管楊娘子不承認雙方有私情,只說是自己心中悲苦,才一時失態。
妙塵自那日之後從白天到黑夜,一直跪坐佛堂唸經,不飲不食。
縣中人沒有搜到私下往來的信物,同寺的僧人也道妙塵日日誦經,侍佛至誠至尊,從未出寺晚歸,不然他也不會被縣中人如此推崇。
由此推斷,兩個人想幹什麼,也沒有那個偷情的時間。
且妙塵只是掛單在丹陽,原是京城大寺的弟子,其師還是當朝高僧大德,礙於種種原因,他最終被京城來人接走了。
偷情一事不了了之。
但是啊,這大家心知肚明,你一個年輕俊美的和尚,被青春嬌柔的小少婦抱住哭訴,也不推開。
嘖嘖嘖,誰信沒私情誰就是村頭二傻。
這樣一來,由此及彼,佛門蒙上了一層綠色的光影,道士們也沒逃脫懷疑,有頭髮的比沒頭髮的更那什麼不是。
許玥暗中吐槽,不知道少了香火供奉的的和尚道士們有沒有在背地裡扎妙塵和楊娘子的小人兒。
一月二十七號,衙門終於張榜,本籍貫的學子可以報考縣試了。
就在這時,文信被一封信打回了神——他祖籍不是丹陽啊!
要考縣試只能回老家,得知不能和師弟們一起考試,還要千里迢迢去從未踏足的老家,文信有些悶悶不樂。
見此,許玥冷靜的提醒他:
“文師兄,這還不好嗎,你不用和我們在江南考,在老家考中的可能性極大。”
所以,別佔了便宜還賣乖好不好,文信這操作,放在現代,就是學在內卷大省,考在全國三卷地區,笑都要笑死了。
“對,對啊。”文信才回過味來,臉上的笑壓都壓不住。
心裡沒了牴觸,文信怕趕不上報名,連夜收拾了行李,從水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