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力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反雷達飛彈提供了依據。在高層,透過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兩顆電子情
報衛星長期監視海灣地區的電磁活動。同時,利用在赤道上空的兩顆訊號情
報衛星與地面情報截獲系統相配合,獲取坦克之間的無線電通話和其他輕便
型無線電通訊裝置的通訊聯絡訊號。在中層,派出u‐2r 和tr‐1a 飛機在高
空進行電子偵察,每天還至少出動5 架rc‐135 電子偵察機,用於截獲電子
情報。多國部隊的各種專用電子戰飛機和作戰飛機都可利用機載電子戰裝置
對100‐150 公里縱深進行戰術電子偵察。在底層,利用設在阿曼、賽普勒斯
和義大利聖維託的地面偵察站進行監聽和偵察。
在&ldo;沙漠盾牌&rdo;行動前,美國就已拉開電子偵察網。電子偵察衛星、照
相偵察衛星、各種型號的間諜飛機把伊拉克和科威特像剃頭似的偵察了一遍
又一遍,接收伊拉克各種電子武器和制導裝置的反射波,並查明這些裝備的
確切位置。集中在海灣戰區的上千名電子戰專家從收集的情報中研究分析各
種雷達資訊,辨認伊軍各種電子武器和制導裝置的反射波,編制幹擾波和反
幹擾波,幹擾破壞伊軍的雷達探測系統。
在&ldo;沙漠風暴&rdo;行動開始前的24 小時裡,美軍對伊拉克電子幹擾達到最
強點。
ea‐6b &ldo;徘徊者&rdo;式電子幹擾飛機專門對付電磁波制導武器和幹擾通訊
電波。
ef‐11a &ldo;烏鴉&rdo;式飛機發射出強大的幹擾波,使伊軍地一空通訊聯絡、
地面雷達、以及飛機和飛彈中的雷達制導系統全部失靈。
對此,法國《巴黎日報》1991 年1 月18 日,以《電子戰的真正勝利》
為題作了如下的報導和描述:
&ldo;1 月17 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美國發射機首先查明瞭伊拉克各電臺
的高頻、超高頻和特高頻訊號,立即向這些電臺發出相同的或更強的頻率,
使電臺訊號根本聽不清楚,幹擾了伊拉克的通訊聯絡。伊拉克大部分雷達熒
光屏上一片雪花,操作人員根本看不見飛越伊拉克領空的飛機。美軍電子幹
擾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何況包括民用衛星在內的所有觀察衛星都在監視著
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最敏感地區,隨時報告伊拉克部隊、坦克集結或飛彈發射
場的活動。數字照片透過通訊衛星傳到多國部隊地面處理中心。
&ldo;地面數字處理中心透過電腦分析得到的目標資料,又經其他通訊衛星
傳到沙烏地阿拉伯指揮中心。整個過程只要10 至60 分鐘,立即導致戰場上的
精確反擊(轟炸、通訊幹擾等)。這些技術的協調使用,使多國部隊可以同
步觀察戰局的變化。伊拉克人只能連續捱打,光譜分析衛星甚至能夠發現地
下的活動。面對如此強大的電子戰裝備,伊拉克難以長時間抵抗。
&ldo;當美國第一批&l;戰斧&r;式巡航飛彈飛向巴格達時,電子戰達到最激烈
程度。據證人說,連巴格達電臺的廣播都聽不清楚。
&ldo;這是一場隱形戰爭,戰鬥員根本看不見。6 個月來,所有的衛星、監
聽、破譯和照相處理手段詳盡截